立象盡意而出新意《囍事雙飛》
6月
29
2015
囍事雙飛(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81次瀏覽
蔡諄任(社會人士)

傳統中國有「立象盡意」的美學概念,象生于意,故尋象能觀意。梁祝故事中最令人鏤記與動容的精粹是化蝶,表述兩人生前無法成眷侶,死後亦要蝶雙飛。同樣有蝶,茲如李商隱《錦瑟》中提及的莊周夢蝶、子規杜鵑、泉客明珠、藍田美玉,都是借物寓情表意的最佳範例,戲曲一樣擁有此尋象觀意的美感。秀琴歌劇團的《囍事雙飛》中,保留梁祝部分劇情的梗概,劇本和演出上表現俚俗親民,保留外台做活戲的韻味,編劇亦掌握變通之法,如《易》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因此有兩大新穎:其一幾乎架空馬文才而擬撰出雙胞妹馬文鳳,原李代桃僵兄長身份要迎娶英台,後英台女扮男裝逃往尼山書院;文鳳深愛山伯欲找尋之,也女扮男裝巧合前往書院。二是山伯墓碑裂開,捨棄尾末英台投墳片段,置換成戲一開頭從現代穿越時空而來的士久,此角色也取代了原本的四九。全劇變通順暢清晰,而最後劇情發展出顛覆悲劇收場的喜慶結尾,卻也滌除化蝶的場景。那麼蝶復何存呢?

文才替妹文鳳抓彩蝶而摔成失語智障,山伯贈與文鳳七彩蝶籠,據此已揭櫫彩蝶的形象,表意出人類互動中最真摯的情感。這種把主觀的思想情感,鑲嵌入客體並與之結合,相輝相映表現主軸概念乃為感情移入,又稱「神入(empathy)」。編劇進一步更將之具體成七彩蝶籠,符合傳統美學立象觀點。但立象絕不只是物體外觀的模仿與傳真,而是能借象表意傳情。文鳳執蝶籠可謂自己情感的桎梏,打開後彩蝶自由飛舞,實則毋須再藉由投影來再現視覺,因觀者已可「觀物取象」而知其意。

況現代的戲曲無不希望能立足傳統而能轉趨創新,「立象取意而出新意」能指涉並驗證出這思維。綜觀全劇因為士久與文鳳的角色改寫與創造,才有新意的創生。如易裝的英台、文鳳、銀心同是性別和身分的重疊,角色在面對事件中表現出性格情感上矛盾與糾結的堆疊,人物跨越古今的時空交疊、因文鳳阻撓而梁祝慕念對方心生精神與現實的虛實摺疊,部分角色誤打誤撞行為的巧合錯疊,四條支線劇情朝主體脈絡的鋪整層疊、與劇終結尾的峰迴更迭。雖然摘抿化蝶橋段,卻在文本上造就另一種「化疊」的一致性,顧及立象盡意也合於戲劇張力,可謂藝術上的「遷想妙得」。然植基傳統亦欲發展革新,勢必也得經的起傳統的挑戰。《囍》劇既以擷萃梁祝改寫而具象立意,在演出上如果要達到更高層次的「得意忘象」亦實是困難。

既是穿越時空,以士久開啟《囍》劇的楔子,用第三者旁觀的立場引領觀眾視角,同時角色也涉入其中,貫串場幕與出入劇情之間。台詞多提及要協助梁祝能相廝守,似乎可扭轉乾坤而密織佈網挽轉舊情節,但除了在觀音洞促成梁祝邂逅在一起,士久的存在卻沒實質轉捩幫助;反而真正執孰全局的樞紐是文鳳,由於她的「澄懷」放下一切做出成全,才成就梁祝彩蝶雙飛的圓滿,讓觀眾「味象」蝶之存在。但也致士久角色對於劇情的功用反淪得魚忘筌;而末段銀心自願去照顧文才,就足以幫助文鳳擺脫偽扮文才身分,作自我去追求愛情?已改寫至此,其可斟就偷梁換「祝」之計,由銀心取代祝嫁往馬家,可合情理達此目的,結局也或能更臻完滿。

此次演出能針對演員量身打造、發揮劇團特色,也替文本改寫與奠基傳統開創新巧思與玩出新味。梁祝的劇情不再淒美與惋惜,取而代之是觀眾對文鳳胸襟的憐惜與同情,卻也因為她而再次體現蝴蝶滿天翩飛的景緻。

《囍事雙飛》

演出|秀琴歌劇團
時間|2015/06/19 19: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推動梁祝重圓者,不是劇團廣告穿越時空的李士久,而是甘願犧牲幸福、終身假扮兄長的馬文鳳。此層文本變形,讓《囍》劇在既定梁祝框架中,靠馬文鳳來提煉戲劇張力。(郭璉謙)
6月
24
201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