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我的獨角戲《1.2.3的時候》
9月
17
2014
1.2.3的時候(臺北藝穗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53次瀏覽
藍雪茹(表演藝術工作者)

今年臺北藝穗節已邁入第七屆,每每到九月份時就要開始準備看看今年又會有哪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迸出!藝穗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只要你想做創作,沒人能阻攔你。於是包含戲劇、音樂、舞蹈等等上百個節目要在短短的15天之內演出完畢,其中當然有著演出經驗豐富的舞、劇團等以及創作新血們的作品。

在今年的「其他」類別中,有一個製作吸引了我,它的描述上寫到:「楊元慶,一位23歲、來自台南的溜溜球表演者挑戰一小時有戲劇、音樂、舞蹈、雜耍,卻沒有溜溜球的個人表演。(你看我認真的表情像在開玩笑嗎?)」

在網路上打上楊元慶及溜溜球等的關鍵字馬上出現一長串的新聞介紹、專訪、影片等,原來他是一位台灣很有名的溜溜球表演者,從14歲下定決心成為溜溜球高手、從8歲開始至今玩了15年沒再離開過溜溜球,甚至年紀輕輕已得過兩項金氏世界紀錄!這樣的一名專業高手如今卻要挑戰「沒有溜溜球」的獨角秀,實在讓人替他捏把冷汗。

進到了華山果酒禮堂,ㄇ字型的觀眾席圍繞著地上幾顆散落氣球的小舞台,感覺到表演者欲營造出屬於他自己的小小秘密基地,毫不畏懼地準備讓觀眾分享他最私密的一小時。燈光漸亮,舞台中間的螢幕上漸漸浮現出文字,過了幾秒鐘終於有一位觀眾開始勇敢地讀出接下來一大串楊元慶跟大家打招呼以及自我介紹的文字內容,只能說這個創意非常棒但卻也很冒險,棒的是省去了演出前的場內需知宣讀又讓人有著期待的新鮮感;冒險的是畢竟台灣的觀眾較害羞若是無人理會那可能演出就無法開始了吧?接下來即是一連串緊鑼密鼓的街頭藝人模仿秀(楊元慶本身是街頭藝人),結構雖然稍嫌零散但也不得不佩服他抓取各人精髓的功力以及可以看到與他在街頭表演溜溜球時非常不同的一面,不能說上唯妙唯肖但相似度其實已達百分之八十並且誠意十足,唱歌、跳舞、雜耍樣樣都來。

在經歷過一大部份的模仿秀之後,楊元慶拿出了籤筒請觀眾依序抽出時間、事件、地點等的指令好讓他完成接下來的表演。場景是在國中教室內,楊元慶因為常常模仿老師而終究被揪了出來懲罰,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人生表演轉捩點。一直以來他都是老師眼中的模範生,但久而久之跟同學的距離也相對的拉遠了,只能藉由模仿來拉近與同學間的距離,沒想到最後因此瓦解了老師對他的信任也造成他再也不模仿別人了。於是長大後念了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的他在戲劇表演的課程中分數一直無法好看,因為他始終踏不出去模仿的這一步。楊元慶吹著一顆又一顆的氣球,彷彿其中承載著他歷年來一直不斷擁有的壓力,但卻又希望象徵希望的氣球能夠帶著他繼續向上飄揚繼續前進。此時忽然意識到在整場演出的前半段楊元慶突然拿出美工刀一個一個刺破在地上的氣球,原來那時或許是代表終於可以釋放掉這些多年來的壓力他才能開始接下來一連串的模仿表演吧。

原來整場表演是有精心安排的起承轉合,看似混亂無章其背後卻又有著表演者想傳達與欲突破的意義在。先撇開評論這作品的好與壞(藝穗節的節目本來就是天馬行空對吧!),由衷的佩服楊元慶敢挑戰一個人的獨角戲、敢嘗試自己不擅長的項目來表演、敢向觀眾傳達他內心最深處的恐懼、敢挑戰藝穗節最難看的節目(他本人自己說的),可以在藝穗節看到這樣特別的表演也未嘗不是一種收獲。

《1.2.3的時候》

演出|楊元慶
時間|2014/09/01 14:30
地點|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果酒禮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