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比賽中的真實連結《台北國際合唱大賽-虛擬合唱組》
8月
02
2021
台北國際合唱大賽(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7次瀏覽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每年暑假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是台灣合唱界的重頭戲,至今已邁入第二十五個年頭,很可惜今年因本土疫情,所有實體活動皆移師到網路平台,不過原既定於雲端舉辦的台北國際合唱大賽(後稱TICC),則完整地按原定計畫進行。

其實以預錄影片比賽徵選早就是國際常態,面對競爭激烈的初選輪,擁有高品質的影音作品已是常勝選手的必要條件,疫情下TICC做為全線上的比賽,參賽團隊在演唱時空、硬體皆不相同的前題,首要值得關注的就也並非是名次結果。合唱作為廣大全民愛好,在非常時期維持愛樂者心中的合唱魂,為樂迷的防疫生活增色,並透過網路拉近彼此之間距離才是主辦單位更神聖的任務。TICC今年為線上比賽特別的設立「虛擬合唱組」特別吸引筆者目光,這是專屬於雲端的賽局,而非傳統比賽的折衷方案,雖然虛擬合唱的概念並非起始於新冠疫情,2010年作曲家Eric Whitacre就在Youtube上集結全球一百八十五位歌手,以隔空演出並合成其作品Lux Aurumque,次年的2.0版更聚集了兩千〇五十二位演出者。科技與藝術交錯而生的一道小虹霓,在疫情生活之下竟搖身一變成了各類音樂團體的必備技能,舊金山交響樂團藉由一曲威廉泰爾,可以同步表演封城在家練就的各種絕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在裁員斷炊之際,隔空齊心演奏紀念逝去的同事,更讓虛擬演出在疫情下多了一層意涵。


台北國際合唱大賽 虛擬合唱組參賽名單(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疫情後因加密貨幣、區塊鏈等概念的加速興起,『虛擬』一詞也成了時下的新關鍵字。沒有侷限的戰場是參賽者發揮創意的最好平台,當八組隊伍一字排開時,觀眾即會發現,除了傳統合唱比賽所關注的技巧、音樂性、台風儀態之外,混音、後製剪輯與視覺呈現皆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除了音樂文本,影片中的視覺呈現也是一面空白的畫布,讓各隊伍自由填補,無論呈現手語翻譯、參賽各國的風景,可群聚時的往日留影回憶,在此刻的時空皆令人思緒翱翔。雖名為合唱比賽,此組競賽反而需要跳脫合唱形式的框架,獲獎的Paduan Suara Mahasiswa Universitas Gadjah Mada(Indonesia)就近以MV思維來製作參賽作品,除了有高品質的錄音,專業的混音後製,也將本呈現於樂譜和聽覺的音樂曲式,透過畫面編排使之視覺化,換鏡也與音樂性有合宜地搭配。然而本組比賽令筆者最動容之處,在於各團合唱團員們配合規格入鏡演唱,因各人硬體或拍攝環境的不同,所造成的些微不統一畫面,看似是受時空條件所造成的限制與不完美,卻很真實地呈現了「合唱」之精髓──雖然是追求整齊劃一的訓練,但實質上仍為一個個單獨體所構建,透過排列組合並相互微調,形成一個共同且互融的音色來承載信息。並充分表現了一個群體雖受限制在空間上分離,但努力追求連結合一的渴望。

傳統合唱比賽除了讓整天埋頭苦練的團員有一個努力目標,也讓團隊間能彼此認識切搓,而虛擬合唱無論疫情存在於否,卻是可以不斷存在且有新作出產,以創作或製作角度其實更似放在博物館或公共空間的科技藝術,發揮藝術作用的特點在於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建立,遠過於藝術品對五感的當下刺激。近日美國女高音Rachel Willis-Sørensen在通訊軟體上預錄請帖,讓粉絲在疫情之下遠端與她一同高歌費加洛婚禮與茶花女的二重唱,Instagram累計至今已有數十個不同的版本可以欣賞,這是極具時下創意的粉絲社群經營。疫情讓雲端成為了群聚空間,本在現實的人事物都設法在虛擬空間被還原,疫情中終有結束的一天,屆時TICC也會從雲端走回實體,或許此刻藝術人可以想想,因疫情而起飛的虛擬合唱合奏,還可以如何推陳出新,來服務最原始的藝術本質——不但連結人群,並且藉由科技連結得更遠、更多元。


參考資料:

1.台北國際合唱大賽 虛擬合唱組 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Dj5wH4zb0A

《台北國際合唱大賽》

演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主辦
時間|2021/07/24 19:30
地點|Youtube首播(影片網址於文末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無法定論植物們是否喜歡這系列的音樂會,如果它們書寫評論或交換意見又將如何進行。我們就算能透過科學實證論斷植物具有一定層次的感知能力,仍舊無法判斷植物們是否具有「喜歡」這場音樂會的統合性價值判准。
9月
22
2023
反而更確定當我們當論藝術經驗時所帶來的局限,我們試圖靠近的或許終將是人類中心下對「非人類中心的想像」,喚醒的是人類對共生關係的想像。
9月
22
2023
校友團的形成與學校為核心,擴散而出,當變成民間獨立樂團時未必有學校的奧援,於是在工作的校友們成了最主要的資源來源,擴大樂團追求音樂都是好的目標,不過如何從中權衡得失,或許就是樂團主事者要不斷思量的。
9月
14
2023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時隔三年,終於又展開巡迴了!一進到音樂廳,自團員們開始前在台上的練習,每個樂器輪流不停歇地演練著當晚曲目最困難的片段,便能輕易感受到專屬年輕樂團的熱情。
9月
14
2023
捧著「邀請」的思維,嘗試把自己放在「合作」的角度。畢竟舞台上的夥伴,也正用心地高歌、邀請你進來這個情境氛圍——有時候,就只差一點勇氣與自信。
9月
07
2023
近幾年新成立的Makotaay生態藝術村,於在地居民、藝術家共同努力下,成為文化復振、藝術創生及探討永續生活的據點,常舉辦各類親近土地與文化的交流活動
9月
05
2023
音樂節的官方聲明表示,林昭亮與其妻何瑞燕將不再參與未來音樂節的一切事務,音樂節也將遴選新任負責人,並且執行組織變革,以筆者有限的想像,還是認為社會大眾很難不將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與林昭亮劃上等號,
8月
31
2023
台灣的國樂因為疫情關係,開始大量演繹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也因此出現許多寫景抒情的曲子,相較中國曲子之浩瀚廣大,台灣國樂則更能將音色的細膩勾勒。
8月
3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