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也許台灣三級警戒已暫時解除,但世界回到能四處飛行,國際演出交流交流頻繁的時刻,似乎仍有段長路。表演藝術的新日常(New normal)將是什麼面貌?(林真宇)
10月
15
2021
889
也許實體與線上的差距,問題從不在於具有哪些限制或優劣;正好相反的是,確實存在的各種距離(感),如何成為激發想像的工具?或者,如何開創另一種思考途徑?提問一個地方的可能性,顯然團隊早已做足準備⋯⋯(楊智翔)
8月
04
2021
1269
這場音樂會,我是透過YouTube線上直播欣賞的。少了現場的渲染力與氛圍,呂紹嘉的指揮予人與現場不同的感受。⋯⋯在線上直播的這端,一言以蔽呂紹嘉在《深刻・如歌》的詮釋風格,就是「對於流暢的迷戀」。(顏采騰)
8月
04
2021
1319
TICC今年為線上比賽特別的設立「虛擬合唱組」特別吸引筆者目光,這是專屬於雲端的賽局,而非傳統比賽的折衷方案⋯⋯除了傳統合唱比賽所關注的技巧、音樂性、台風儀態之外,混音、後製剪輯與視覺呈現皆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徐韻豐)
8月
02
2021
1033
她拋出來的是關於人性命運的大哉問,科技似乎唱起的是人類命運的輓歌,無所休止的創新追逐似乎終究帶來生存的「能趨疲」(entropy)。科技爆炸,但是人的生存動能卻愈顯疲乏,如同芭芭拉手中垂軟的生命之管,我們活成了無力厭世的一代。(許仁豪)
3月
08
2018
1006
馬蒂耶維奇和奇科不僅僅只是嘲諷或反應網路文化的網紅現象而已,藝術家在創作中轉化了這種嘲諷,而進一步提出對未來想像的可能:假若我們可以以身體物理性質來無線控制科技,日常生活有何新可能?(張懿文)
3月
06
2018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