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決之途《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
12月
04
2018
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黃郁晴提供/攝影牧童)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2次瀏覽
巫宏志(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研究生)

「在全然未知中,開啟一趟心理旅程。」

戴上耳掛式耳機,觀眾們看著各自手上的鑰匙被收走,在不清楚旅途的目的地以及機捷沿線,毫無頭緒之下跟著領航員11111726出發。隨著領航員進入月台,一位捷運站清潔員突然跟我們攀談,聊起他的工作日常,提及他曾在捷運站遇見一個穿著黃色大衣的女人,並且向女人預告接下來將會面臨到的狀況。而後清潔員仿若靈媒般饒富興味地對著每一位觀眾,突如其然的一場預言指示,彷彿更像是置身故事未完的終點,然而我們還未啟程。

進入機捷車廂,領航員一一遞冊子,一本關於開啟心理時間旅程的冊子。耳機傳來滴答滴答規律的時間進程,冊子第一頁寫了四個關鍵字「我」、「橋」、「兔子」、「鑰匙」,憑直覺造了個句子,像是心理測驗般對無意識的自我生命經驗進行探究。滴答滴答時間流逝的聲音持續播放,並且混進輕快音樂;第二部分「橋」,隨著一一翻出的顏色,領航員詢問每個人聯想到的國家,並請觀眾在冊子寫下最想去的國家與想像的當地時間。第三部分「兔子」,寫下重要的人,以及關於他,你會聯想到的一首歌名。時間彷彿愈走愈快甚而不規律直至鐘聲接連響起,彷彿宣告著什麼即將來臨,接連數個不同步的時間轉動聲響交錯行進,終至無聲。「我—自我」、「橋—旅途」、「兔子—重要的人」乍看毫無關聯的字詞,以及一連串不明所以的作答,卻是當下在車廂裡進行自我意識的對照與探究的階段映出。

耳機緩緩湧入《剉冰進行曲》,如歌曲所釋放的活潑青春之情,領航員開始說著女人與男人因吃剉冰而相遇相識到在一起生活的故事。耳機裡一通鈴聲響起,電話接起來是一個女人的聲音,解釋著她遺失了「東西」要回去找,可能會趕不上搭飛機的時間,然而電話的另一端倏忽掛斷。「他是真的掉東西嗎?還是只是一個藉口?」男人不安地想。於是捷運停站,觀眾跟著領航員尋找那遺失的「東西」,不久,領航員的視線從不遠處投射至遺落在椅子上的一把鑰匙—女子遺失之物,領航員慢慢靠近、伸手,定格,時間瞬間停住,故事在此告一段落,接著由另一位領航員帶領著我們繼續前往下一站。

抵達下一站,一出站左後上方的天橋處,站著一位身穿黃色大衣的女子。女人直怔怔站在橋上俯視想著「如果永遠不管鑰匙……」,一位清潔員在一旁工作不時地望向女子,在女子即將臨走之際,清潔員突然出聲「你趕不上那班飛機,不過你的情人可以。但那架飛機會墜毀而他會因此死亡。」女子狐疑地看著清潔員而後離去。最後,如靈媒般的清潔員,聚精會神地辨認出每個人的臉孔,將最初領航員收走的鑰匙一一歸還到每個觀眾的手中,這是冊子的最後一部分-「鑰匙」,關乎最終必然要面對的現實,端看我們如何看待「鑰匙」這終極命題。

無論是清潔員的預言還是最後女人心底蒼涼的自問「如果兔子跟鑰匙掉到橋下,我會救誰?」似乎從時間停止再度出發探尋之際,便已經能夠料想得到這趟旅途終將是一場由意識綿延至抉擇的覆滅。如此私密、細膩的課題回撲到觀眾各自身上,一開始的心裡測驗或許就是對自身的預言,也是將此劇的結尾導往個人的內心獨白。如同女人,在抵達第二航廈前的最後十五分鐘,我們將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進行抉擇、行動、思考,抑或是十五分鐘的空白。

這不單單是一趟關於旅途的故事,更是關於心理時間與身體感上的不斷追焦,以及非線性時間的歷時游移,機捷一站一站行駛於沒有終極目的地,一站站數次的往返與脫節,已逝的與將至的亦無法重疊聚合,反而成為時間與空間的拓延可能性,以便迫出故事的斷裂形式。在《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中,鑰匙啟動了旅程的時間性,從鑰匙被收去的當下啟程,領航員透過不斷對話、閒聊,引領觀眾進入劇場中的各種日常物件及關鍵畫面的時間切片,旅遊廣告看板、公共電話、遺失物、觀察旅人、歌曲……這些真實物件或視覺經驗的標誌,無形強化通往故事時序變異所裂解開來的時間間隙。從全然不可預期之初,接收到預言以及零碎的故事訊息,一直到揭露遺失的那把鑰匙,時間倏忽停止,透過此一間隙回返至已逝的過去現場,彷彿目睹一樁事件,而後流變至我們每人手中那把發還回來的鑰匙,再一次重新切換回當下的純粹狀態,思索並回想鑰匙到底是什麼具體意義的存在,鑰匙作為現實本身,拆解、重構下是如何對應到自我與旅途之更微觀的心理時間。

還記得一開始的測驗-寫下最想去的國家以及當地的時間,最後在捷運機場第二航廈出口前,全體觀眾望著大片的世界時間牆,領航員逐一將觀眾寫下的時間相乘結算,最後得出11101907的答案,即當下時間,亦是我們這群旅人所遙望的時間凝聚於此時此地,究極而言這一場啟示般的心理時間,是全然而獨立地對望著接下來尚未到來的旅途。

沉浸式劇場的瞬時日常化使得事件得以有所流動,現實與劇場(非現實)的疊合成為共時性的互相作用,同時也指涉著屬於每位觀眾的真實生活,而這些獨立於個人的真實日常與心理感知亦同為戲劇本身,進行一連串將現實拉出、拉進再拉出的時間之旅。《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宛若一場被放大感知的生活經驗,種種魔幻般的時間配置手法,反讓這些應連續性的事件構成以及心理作用的互映,轉化成早已被切割分明、穩妥的散置、倒敘的故事邏輯而沒有終點的指向。

《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

演出|黃/瑞/漢
時間|2018/11/10 17:45
地點|桃園機場捷運車廂內及沿線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多層次綿密的時間結構交錯鋪陳,在移動的過程中,現場與周遭環境的隨機性,令人驚豔的讓平常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浮現出自己的模樣。(羅倩)
11月
20
2018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