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時間,遺失與重要的——沈浸式移動劇場《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
11月
20
2018
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黃郁晴提供/攝影牧童)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89次瀏覽
羅倩(專案評論人)

《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以下簡稱《過站》)由黃郁晴、周瑞祥、李國漢集體共同創作 ,黃/瑞/漢團隊成員各自專長是導演、魔術設計與影像設計,作品充分展現創作者特性。演出形式以捷運周遭環境劇場演出結合移動中的捷運列車。

旅程從臺北車站北三門集合開始,在前往桃園機捷路程上,由領航員進行提問。搭乘的是每站皆停的普通車,列車上一邊聆聽耳機聲音,一邊由領航員指示進行心理測驗填寫與問答,配戴骨傳導耳機在移動過程中也能接收到環境的聲音。上車後分別在長庚醫院站、林口站、第二機場航廈站下車,最後結束在捷運出口通往機場走廊上的世界時間牆。移動路徑如下:

A、從北三門前往桃園機場捷運路上——時間的序曲

穿著捷運公司制服的領航員11112027(編號),他請觀眾(參與者)定下21:24的鬧鐘,行走過程中像是導覽員又像是演員,沿途詢問參與者迷路的經驗、在公共電話亭前駐留、在失誤遺失中心詢問最常遺失的東西、最近一次旅行的國家、在電梯上哼唱《認識你真好》,是否有算命經驗等。上車前,看到會算命的清潔人員把遺失的傘交給乘客後,開始突兀的對我們說起關於算命、一則飛機上厄運的故事,當場為參與者預言。

B、捷運上的心理測驗與長庚醫院站——遺失的鑰匙

《過站》的主軸由四個十五分鐘組成,前兩個十五分鐘是領航員帶領觀眾玩手冊上的心理測驗:1我(代表自己)、2橋(代表旅行)、3兔子(代表重要的人或事)、4鑰匙(代表現實)。以及講述兩個好友約定旅行去吃剉冰的故事。故事中其中一位掉了鑰匙,我們在長庚醫院站下車找鑰匙,就在領航員發現站台座位上被冰凍的鑰匙時,他瞬間停止不動,成為一幅靜止的圖像。換另一位領航員帶領觀眾再次上車,這時手機鬧鐘響起,剛好過了一個小時。我們繼續手冊上的第4點鑰匙測驗:「不同排列同樣結果」,把各自重視的項目做排序相乘,2(橋)x1(我)x3(兔子)x4(鑰匙)=24。不論你的排序如何,都會是數字24=當下時間(鬧鐘時間)21:24=捷運兩車交會的時間=我們與上一班旅客在林口站會合的時間,當下時間奇妙的與一開始設定的鬧鐘時間吻合。

C、林口站——旅程與預言

比我們早出發的上一班旅客,有我們沒有的這多出的十五分鐘(等待我們來會合的這十五分鐘)。下車後,在三位領航員目光指引下(唯一缺席的是在長庚醫院與遺失鑰匙一同凍結的那位)演出開始。在捷運天橋上,來到剛剛聽到的故事中的女主角正要趕飛機,卻遺失鑰匙的即刻時間。面對同一位清潔員突如其來對她說出的災難預言,究竟她能不能趕上飛機?遺失的鑰匙去哪了?如何阻止友人可能因為飛機失事死亡的厄運,該相信還是不信?她衝下樓在站台旁的電話亭拿起話筒撥打電話⋯⋯這第三個十五分鐘,演出的故事結束在此刻。

D. 第二機場航廈站——始於時間,終於時間

但這趟旅程還沒有結束,繳回耳機拿回一開始給出的鑰匙,第四個十五分鐘是屬於自己的十五分鐘。在前往第二航廈機場站的過程中,掃描鑰匙上的QR CODE聆聽任務,可以自行決定/行動的任務或是什麼也不做。最後結束在捷運機場第二航廈出口的世界時間牆,兩班車的19位觀眾,將各自最想去的國家與時刻相乘後除於24,竟等於當日當下的時間:11112207,11月11號晚上10點07分,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驚訝。我不知道團隊怎麼設計眾多時間相乘再除24會剛剛好是當下結束的時間。也不知道在天橋上清潔員對故事主角說完預言後,為什麼可以一一記住所有觀眾一開始在北三門繳出的鑰匙並親手交環給它的主人,清潔員一開始並沒有在現場。在魔術與團隊設計的巧合中,體驗卻是當下的真實。整個作品的形式與內容交織,「時間」與「移動」議題加上魔術設計,像施了魔法,讓劇場在現實中打開一連串巧合的裂隙。

把《過站》作為延遲的一小時(A One-Hour Delay)的時間,回頭看可能就看的更清楚了。領航員11112027後來再也沒有出現,與遺失的鑰匙定格在長庚醫院站,在此之前,是故事的「過去時間」。時間在漫不經心之中過去以後,才意識到這位領航員就是由一連串現時/現實的時間組成,包括他的編號11月11號20點27分,代表時間的具象化。我們一起回到故事發生前一個小時,看見故事中主角遺失的鑰匙,被凍結/遺留在某一站的事實。作為旁觀的參與者,可說是整個旅程的全知者。面對這個開放式的故事結局,《過站》把參與者自我思考的時間也放入作品中。如我覺得那通電話應該要打給主角的好友(兔子/重要的人),告訴她等她到機場一起改搭下一班。在捷運上看著回到自己手上的鑰匙,如時間再次回到參與者可以實際掌握的現實。想著關於《過站》這趟旅程(橋上演出的故事)以及對「經過的時間」的後知後覺。一路看似破碎不相干的段落,其實彼此緊密相繫。

在所有人共同擁有一天24小時的時間中,人生重要的究竟是什麼?過程中遺失了什麼?又可以前往哪裡?喜歡《過站》沈浸式的程度介於有點甜又不太甜,觀眾參與度有點黏又不太黏,以及在現實與魔術交織過程中感受到的偶然與巧合。《過站》用多層次綿密的時間結構交錯鋪陳,在移動的過程中,現場與周遭環境的隨機性(如和同班捷運的旅客偶然的對話),令人驚豔的讓平常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浮現出自己的模樣。時間經過後的餘韻,還若有似無的殘留在心底。

《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

演出|黃/瑞/漢
時間|2018/11/11 20:30
地點|桃園機場捷運車廂內及沿線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位捷運站清潔員突然跟我們攀談,聊起他的工作日常……而後清潔員仿若靈媒般饒富興味地對著每一位觀眾,突如其然的一場預言指示,彷彿更像是置身故事未完的終點,然而我們還未啟程。(巫宏志)
12月
04
2018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