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星拱月,成就一人《最後之舞》
7月
12
2023
最後之舞(春美歌劇團提供/攝影李建霖)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943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3駐站評論人)

關於這齣戲的創作目的,副導孫凱琳在節目冊說得相當明確: 

嘉誼喜愛跳舞、去KTV一開口總是讓人驚艷簡直原唱,是我們心中的最佳女主角。「有沒有可能在戲曲上凸顯這兩個強項?」另外,也運用她的身材優勢,讓努力達到要求、默默為傳統戲曲付出的嘉誼藉由亮麗禮服,完美展現自我,使更多人真正看見這個好演員的存在。【1】

這齣以1980年代舞廳為背景的時裝歌仔戲,以一名舞女白雪麗(簡嘉誼飾)周旋在兩名愛她的男子:陳志堯(郭春美飾)、顧文風(孫凱琳飾)展開一段三角戀。 

兩生一旦的愛情故事仍屬歌仔戲的熱門題材,但不同的是,以往歌仔戲著重小生的表現,綜觀各大歌仔戲團,幾乎都以坤生最受矚目,而在這齣戲中,則刻意突顯旦角――簡嘉誼的歌唱及身材優勢,為她量身打造了一齣旦角戲。故事以白先勇小說《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為發想,在舞台設計上以金碧輝煌的「金世界大舞廳」作為主場景,文武場位於舞台後側高台充當舞廳的樂團,音樂捨棄傳統的鑼鼓點,加入keyboard、提琴、薩克斯風等西樂。 

一開場便以數首臺語歌曲營造舞廳笙歌鼎沸之景,如〈落花淚影〉、〈港邊乾杯〉、〈女性的哀怨〉與〈醉紅燈〉等,其中又以〈醉紅燈〉一曲貫串首尾、作為全劇主題曲,〈醉紅燈〉講述思念過往戀人、別離之苦,第一場顧文風初遇白雪麗,當時由陳志堯主唱此曲,最後一場陳志堯與白雪麗的婚禮上,白雪麗邀請顧文風跳最後一支舞,同樣由陳志堯主唱,以愛別離的痛苦牽引出三角戀的糾葛。劇中選用1950-1970年代的臺語歌曲共十餘首,營造出懷舊的風情,另有其他首為男女對唱,如顧文風與白雪麗的〈悲戀的公路〉、陳志堯與白雪麗的〈愛消逝〉等;此外,音樂還保留歌仔戲四大調,抽掉鑼鼓點、混合西樂,曲調融合巧妙、不會令人感覺突兀。多首歌曲幾乎由白雪麗一角獨唱,對於歌曲韻味的駕馭,簡嘉誼拿捏得宜,頗令人耳目一新,加以一襲合身華服襯托出婀娜多姿的身材,確實如孫凱琳所言,這齣戲的角色設定讓觀眾看見簡嘉誼美好所在。 


最後之舞(春美歌劇團提供/攝影李建霖)

但是成就了簡嘉誼一人,她的光芒也同時太過強烈地遮蔽了其他角色。郭春美飾演的陳志堯在這齣戲是一個矜持、鮮少吐露情感、遇事明理的總裁,默默地幫忙了白雪麗債務問題,但在人物塑造方面,除了醫院這場戲得以表露他對亡妻與白雪麗之間的掙扎外,其他戲份沒有太多著墨;第一場鋪陳陳志堯與白雪麗過往應有一段情,以致白對陳又愛又恨,可惜這條線沒有深化,陳志堯的角色顯得太過平淡。而顧文風對白雪麗一見鍾情,因為一場雨,顧的貼心讓白心動而有了發展,但是見過許多男人的白雪麗何以最終情歸顧文風?或者僅是擔心年華老去趕緊從良?兩人的感情似乎缺乏一種動容。此外,若顧文風的父親與陳志堯早已熟識,在白雪麗故意找來陳志堯氣走顧文風時,陳志堯為何沒有認出顧文風為友人之子? 

整齣戲借用外臺戲的演出手法,以唱曲加強情感表述,可是一旦放到內臺演出,情節便顯露許多破綻,部份情節沒有交代清楚,以點到為止的方式讓觀眾自行想像填補。例如顧文風的病重,在兩人初次約會時,顧表示自己不用當兵,但是對話並沒有繼續下去隨即收場;第二個伏筆在兩人結婚後在屋內跳舞時,顧突然暈了一下,顯示出身體不適。但是在其他場次,例如顧看見白與陳親親我我、大受打擊,或是知曉父親逼迫白離開等父子衝突場面,情緒的波動理讓病情更加顯露,但這些場沒有加以鋪陳,以至於最後顧被推著輪椅出場時令人有些錯愕。 

總結來說,整齣戲是歌多戲少,歌曲雖然豐富了聽覺,也讓簡嘉誼能充分展現她的歌喉,但是過多的歌曲取代了敘事性的黏合,相對也削弱了郭春美與孫凱琳兩位好演員的表現空間。此外,又如李京璇飾演的任桃花,在戲中是重要的配角,她與白雪麗從針鋒相對、到促成白與陳解開心結,是改變情節的關鍵,可惜沒有給予她更多足以與白爭頭牌的表現,例如服裝的設計相較白雪麗的禮服便顯得單調許多。 

《最後之舞》更像是簡嘉誼的獨舞,她讓觀眾的視角成功地從小生身上轉移到小旦身上,也為她的個人演出帶來新的高度,只可惜月亮太過明亮,使諸星黯淡無光。 


註解

1、 參考節目冊:孫凱琳〈每一個選擇 都決定你的下一步〉。

《最後之舞》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23/06/25 14:3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