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奮後的沉重,喘不過氣的《SH0VA濕婆零部曲》
3月
16
2023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8次瀏覽

文 林筠淇(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生)

開演前,舞者已在舞臺上閉著雙眼,移動、停留,安靜地改變肢體的形態。開演,舞者持續在地上舞動,緩慢地延展、拉扯,筆者被三位舞者的肢體吸引,身體不由自主地變得緊繃,一度忘記呼吸,回過神才發現,當下指引的話語,不是播放出來的,而是劉冠詳手拿麥克風,一邊移動一邊訴說。三位舞者的動作和路線,不知是編排好、還是即興,當筆者很投入於舞者的肢體流動時,總會剛好產生小碰撞,或是擦身而過,讓原本安靜的心,突然緊張一下。在放鬆與緊繃、享受與驚嚇之間來回。

音樂一放,原本寧靜的氛圍,開始吵雜,舞臺的色彩變得鮮豔,舞者的肢體大膽、狂放,臉部表情和說話的語調、語速,都給了筆者重重一擊,突然來的混亂,心裡有些難受,排斥、抵抗。在這慌亂之中,感覺壓抑著什麼,一股不知名的能量正在蓄勢待發。

劉冠詳敘述著父親病危時,發生的歷程,後以燈光轉換的方式,一人分飾兩角(劉冠詳和其父親)說著夢見父親時的對話,過程中,說話的速度掌控得很好,內容闡述清晰明瞭,不會讓觀眾有尷尬、被拉回現實的時刻,可以很快投入情境。情緒一層一層的堆疊,最後父親沒有回應,只剩下劉冠詳的聲音,從對話一來一往,到後面的寧靜,這是一股力量壓在心頭,喘不過氣的感覺,藉由這樣的手法,更凸顯失落和寂靜的重量。

「為什麼人一定要做愛?」劉冠詳在作品中,提出這樣的疑問。舞者軒萱和晨羽有一段以裸身的方式展現做愛的意象;或以性愛的姿勢,發展成舞蹈動作流動著,對於筆者而言很直接,同時也思考著,在不停做愛的性中,是否是為了抗拒、逃避悲傷。劉冠詳說父親逝世後,母親也相繼離世,有三年的時間,他並不想創作,在做愛當中循環。在激情過後,是不是會更難受、更孤寂?性愛的背後,若是為了掩蓋傷痛,失去愛的本質,那麼就只剩下「性」的空殼了。

演出中,時而以綿延、寧靜、緩慢堆疊,又以混亂、吵雜、狂放打破,來來回回,對於情緒和心理都是很大的消耗,也因這樣,更感受到情感的沉重。面對不安和孤寂空虛,人們多以狂歡、放縱去處理,希望藉由能量(體力)的消耗、短暫的快樂,去掩蓋負面的感受,而這往往只會讓人們陷入更加空虛無助的境地,猶如作品的脈絡,在兩者之間來回衝撞。劉冠詳脫下身上的服裝,以赤裸的身體,坦然的站在舞臺上時,對筆者而言,是為前面的混亂畫下了句點,或許在人世間,我們會站在崩潰邊緣,飄忽不定、混亂無章,希望藉由外物,來支撐自己,可是到頭來,真正能將自己拉起的只有自身。


《SH0VA濕婆零部曲》

演出|劉冠詳舞蹈與音樂工作室
時間|2023/03/04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一樓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比起近年來台灣舞蹈家的溫文儒雅,劉冠詳的瘋狂猶如一條前衛到無以復加的歧徑,將筆者心中對舞蹈既有的型態,推翻到難以想像的境地,筆者甚至曾好奇,是怎麼樣的心態,會讓一名藝術家會想要紀錄自己母親生前的聲音,並轉化成作品來回憶?
3月
20
2023
作品中,出現高頻率的顫抖、跳躍、抓癢的肢體動作,觀者將以上動作視為編舞者面對離別的錯愕,對於性愛的渴望,以及說謊時的心虛反應。然而,作品中令觀者最為之動容的竟是沒有敘事,只有純粹的肢體配合著印度風樂曲之段落。
3月
16
2023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