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父權主義的框架《反反反》
6月
29
2017
反反反(舞蹈空間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15次瀏覽
馬沁心(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生)

西班牙編舞家瑪芮娜‧麥斯卡利的《反反反》(Three Times Rebel),訴說了所謂為何這世界的規則幾乎都是由男性主導和訂定、現在的社會看待女性的價值觀以及一直無法打破的父權的框架,由科索劇院、荷蘭舞蹈劇場及花舞集劇場共同製作的《反反反》,讓我們以女性的角度去看所謂的性別平等,也讓我們看到性別刻板印象其實並沒有隨著社會的開放而退去。

從開場舞台上的框架,沒有華麗的舞台,而是由舞者將框架塑造成不同的圖形,框架我覺得就有如現在社會將女性限制在一個男性為主導的父權社會,兩位男性的舞者,也更加凸顯了男性的強勢,男女舞者的雙人舞和纏綿,這些背後有很深的符號意義,加上女舞者的自語,訴說著這社會一些所謂女生好像「該有的樣子」,屬於女生的心聲,也讓身為女生的我,舞者的每一段小小的段落或故事,都讓我覺得內心酸酸的,有強大的共鳴,加上音樂雖然是由簡單的人聲和鍵盤樂器及一把大提琴,但我覺得音樂在演出中是不可或缺的。

這位作曲者及擔任現場演奏的雅蜜拉‧羅歐思(Yamila Rios),有時使用電腦音樂,有時拿起麥克風喃喃自語,加上輕微的身體擺動,短短的一句話語反覆著,一直到現在還記得那句詞,直接而不加以修飾,說出了看似社會對女生們的看法,她看似不起眼的站在劇場的角落,卻給了這部作品強大的靈魂,偶而拿起大提琴撥弦、哼唱,一個動機反覆著,藉由現場環境的還繞效果,她隨著音樂搖擺的身體,將劇情透過音樂成為緊緊的連繫。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半裸女子的出現,眾人在他的身上用馬克筆圖畫著,毫無遮掩的無助和孤立,揭開了社會的不公平,和赤裸的殘酷,不是因為她的裸露而驚訝,而是對於舞者她所展現的張力,以及想要逃脫社會現實的慾望,讓女性主義的意識達到了高潮,令人驚豔。

在框架經過不斷的扭曲、組合和變形,不同的組合或許隱藏著所謂社會的變遷和和不斷的改革與堆翻,當一位舞者被架在框架上,被孤立審視著,期待女性的意識能被看到,最後舞者退離,留下了框架,問題或許一直都在,但常常被忽視或是像舞者一度鑽入舞台塑膠地板般的被埋葬,或許編舞家期待藉由藝術表演的媒介,能讓社會能看見問題其實一直都在,期待在未來男女能更尊重平等的活著。

《反反反》

演出|舞蹈空間舞團
時間|2017/06/10 14: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者在不同球體裡面以各種姿態蠕動、呻吟、獨白、嘲諷著,脫離了球體,又是一個更大的球體,好比社會、或是更大之生存宇宙空間,雖然沒有實體的框架,但無形之中社會大環境加諸壓力一直存在著。 (邱華廷)
7月
13
2017
舞者一邊用身體擺弄麥克風,一邊戲謔美國總統川普的花邊新聞;半裸的女舞者不停地扭動著身軀,但卻也逃不出眾人手上的馬克筆......編舞家以及舞者所發酵的段落,形成當代社會中,一個個女性與框架之間的戰場。(吳嘉偉)
7月
06
2017
框架在舞台上,不只是道具,也是社會規範,可以被制定,也可以被推翻,只是制定的人是誰,而推翻的人是誰,又如何制訂,如何推翻,都是在時間、人力、空間的集體共構下促成。(戴君安)
6月
15
2017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