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框架的一場抗爭《反反反》
7月
06
2017
反反反(舞蹈空間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81次瀏覽
吳嘉偉(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在西班牙每八小時就會發生一宗強姦案、荷蘭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女性曾遭非禮,而在歐洲擔任CEO的女性只有百分之三......」從《反反反》的場刊裏,編舞家瑪芮娜・麥斯卡利(Marina Mascarell)提到了作為一名女性,在父權社會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是次台灣版的《反反反》,由舞蹈空間舞蹈團與瑪芮娜・麥斯卡利以共製模式進行跨域合作,由台灣舞者擔綱演繹,從表現意義上,彰顯出女性平權問題無分東西方。

開場時,五女二男的舞者們隨著現場音樂的節奏在框架之內擺動,但無論框架被折合成出怎樣的幾何圖形,但裏面的舞者還是走不出去,直至其中一個女舞者脫框而出,然後以「獨白」形式講述著自己的一些經歷,其後的段落大致也如這種獨白加片段式的型態呈現;這些獨白,雖然都是些習以為常的逸事,但細想之下卻會讓人感到似是而非,例如在父權社會背景之下所形成的民間信俗,到底是以哪一種概念去把女性的生理期定性為一種禁忌?這個難以尋找答案的拷問,瞬間與舞作中的一個畫面連結起來,女舞者的兩腋被框架高高支撐起來,產生出成為一個祭品的意象。

從《反反反》中,我們看到大量的承托、動力轉換、扭曲等等的動作,有如女性在社會中被壓榨的型態,一種不由自主的推力,一種承受壓力的動能,貫徹在整個舞作之中;女舞者被托舉於眾人的腳上,做出不自然的動作,訴說生理期的逸事;其後,舞者一邊用身體擺弄麥克風,一邊戲謔美國總統川普的花邊新聞;半裸的女舞者不停地扭動著身軀,但卻也逃不出眾人手上的馬克筆,越嘗試大幅度地掙脫,反而越被標劃出更多污點;縱觀這些委婉的舞蹈動作,配以編舞家以及舞者所發酵的段落,形成當代社會中,一個個女性與框架之間的戰場。

演出的尾聲,框架變成了各種旋轉式的障礙,舞者只能從中不斷地作出躲避,縱使有時會被框架打中而發出聲響,由聽覺演變成的痛覺的轉化讓觀眾感同身受,舞者在這種困窘下卻別無他法,最終選擇離開;最後離開的那位舞者,把框架折成一個V字放在地上然後離開,一語雙關地留下訊息,「V」既是一個女性生殖器的意符,也是一個指示符號,指向觀眾,構成一個開放性的自我審問,在父權社會下,你到底是一個受害者?施壓者?或是旁觀者呢?

編舞家林懷民在一個訪問裏說過:「我想舞蹈不是個認知的事情,是一個感受的行為。」表演藝術未必能對某一種命題作出完整的闡釋,它未必具有一種「教導」的功能,但觀眾能根據作品的呈現,從中提取出或多或少的共鳴;探討女性主義和性別平權,其實很難去定論怎樣才是一個「理想」的終極目標,這課題不是三言兩語、一體兩面就能簡單地總結,而《反反反》的演出,選擇透過一個個看似零碎的片段去告訴我們,這些對女性制約的框架、對性別的不公,其實無處不在,從開罰單、生理期、媒體形象、到政治,都無一不滲透,重要的是,你和我也一定曾親歷其中,而當中有些人正以不同的手段去為世界上的女性抗爭著。

《反反反》

演出|舞蹈空間舞團
時間|2017/06/10 14: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者在不同球體裡面以各種姿態蠕動、呻吟、獨白、嘲諷著,脫離了球體,又是一個更大的球體,好比社會、或是更大之生存宇宙空間,雖然沒有實體的框架,但無形之中社會大環境加諸壓力一直存在著。 (邱華廷)
7月
13
2017
毫無遮掩的無助和孤立,揭開了社會的不公平,和赤裸的殘酷,不是因為她的裸露而驚訝,而是對於舞者她所展現的張力,以及想要逃脫社會現實的慾望,讓女性主義的意識達到了高潮。(馬沁心)
6月
29
2017
框架在舞台上,不只是道具,也是社會規範,可以被制定,也可以被推翻,只是制定的人是誰,而推翻的人是誰,又如何制訂,如何推翻,都是在時間、人力、空間的集體共構下促成。(戴君安)
6月
15
2017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