詼諧與諧擬的反抗力量《不然少女》
3月
21
2018
不然少女(瘋戲樂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05次瀏覽
陳姿均(台灣大學戲劇所研究生)

扣緊主線不然少女的身世之謎,瘋戲樂的Solo Cabaret Show以輕鬆愜意的方法巧妙地諧擬當今社會現況。開場以畫作拍賣會敲響鑼鼓,一幅翻白眼的不然少女畫作造成轟動,大家都在尋找創作者,一般社會崛起崇拜不然少女的「不然教」、揹著不然聯名包款的貴婦,熱潮延燒到電視台的琪琪主播,透過無線電波發送到大街小巷。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角色僅有領銜主演的鍾琪飾演,在不同衣著穿脫間「場隨人移」,紅色畫家帽一戴上可以是不然少女的分身,綠色高中書包象徵不然少女的青春歲月,紅黑交錯的披肩往頭頂一紮,又是走火入魔的「不然教」信徒;衣著成為快速指認辨識的符號,將觀眾的焦點放置在扣緊時事的劇情:不然少女畫作的天價,被主持人笑鬧詢問可以買幾包衛生紙;不斷被上司壓榨的小職員;避免干擾到貓劇演出而取消垃圾車音樂等議題。

《不然少女》恍若是一般大眾的生活切面,我們熟悉的金斧頭與銀斧頭故事、主持人寶傑的「你怎麼看?」、周杰倫與蕭煌奇的流行音樂歌詞挪用等。不然少女建構的世界似乎與我們重疊,我們身邊好像也都有這麼一位愛在言談中參雜英文的貴婦、硬是要把平淡無奇的蒸蛋照片做文青式解構的朋友,儘管不完全一樣卻也能尋其框架。編劇(或是演員即興?)點出這些在地發燒話題,夾著詼諧的調性透過鍾琪的歌聲熱鬧一番,接著輕輕放下,留下餘韻給引起共鳴的觀眾深思。

揭去笑鬧戲耍的表層,更深層的不然少女藉由下半場銅銅的遭遇娓娓道出。下半場由演員鍾琪以講故事的方式重塑金斧頭與銀斧頭的寓言:一對情侶到湖邊散步,女友失足掉到湖中,男友的誠實讓他多換了兩個辣妹相伴;隔天男友又帶著女友到湖邊,但他直接將女友推下湖中,告訴湖中女神「我不要原本的了」。做為開場引子,這似乎在暗示下半場電視台員工銅銅在假扮不然少女的過程,漸漸遠離初衷,撥開看似名利雙收的表面,包裹著是已然成為空殼的道德,這無疑是對觀眾的一劑強藥,反思自己是否曾經為了追求什麼,而放棄了更重要的價值。

不然少女存在與否的重要性在劇終已消失殆盡。我們看到的是拍賣主持人強調不然少女白眼球與黑眼球的比例;不然少女可能的青春年華與幾點喝咖啡的喜好;不然少女的穿搭與聯名包款,卻忘記了為什麼不然少女在畫作中翻個大白眼,她不想看到什麼?為了什麼而翻?其實,答案呼之欲出。在觀賞的當下,我們除了對著沸騰的舞台鼓掌叫好,同時,也不斷的因為無厘頭卻深感親切的亂象翻白眼。沒有人知道不然少女是誰,但也不重要,不自覺當中我們都成為那位翻白眼「不然少女」,她代表著真誠、自然與初衷。如同全劇的最後一幕,聚光燈直射銅銅頭頂,我們看不見她的表情,卻知道她卸去不然少女的外在光環,回歸自我,成為普通卻真切的「銅」斧頭。

《不然少女》

演出|瘋戲樂工作室
時間|2018/3/18  20:00
地點|後台Backstage Café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表演者鍾琪獨挑大樑,歌舞劇的唱幾乎由她包辦,她的嗓音甜亮婉轉,因此整個歌舞劇的歡樂氛圍是非常濃厚的。其中,穿插著她與觀眾的互動,要求觀眾把願望投入箱中,由她即興表演,也增添了更多的元素在歌舞劇當中。(梁陳安)
8月
14
2017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