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不然少女」,不好嗎?《不然少女》
8月
14
2017
不然少女(瘋戲樂工作室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10次瀏覽
梁陳安(政大哲學碩二)

由瘋戲樂工作室主辦,新銳導演陳品蓉編導的《不然少女》在台大新體育館演出。因為這是一個原創劇本,因此劇情勢必成為評論好壞的關鍵。因此本評論針對兩個地方進行討論,第一,呈現方式;第二,針對劇本本身意欲傳達的精神。

這是台灣少數以「歌舞劇」呈現的表演。「歌舞劇」在呈現上本身難度就非常大,不僅演員本身要唱、念、做、打俱佳,而且劇本內的音樂要求原創。這次的表演者鍾琪獨挑大樑,筆者認為呈現非常地精彩,最重要的是,她在舞台上足夠地「放鬆」身體,卻又能「縮緊」神經做偶爾的即席表演。舞台上見一個紅衣女子,一人分飾多角,突然是欲女、是女兵、是主播、是主婦,整體上惟妙惟肖。更難得的是,歌舞劇的唱幾乎由她包辦,她的嗓音甜亮婉轉,因此整個歌舞劇的歡樂氛圍是非常濃厚的。其中,穿插著她與觀眾的互動,要求觀眾把願望投入箱中,由她即興表演,也增添了更多的元素在歌舞劇當中。確實鍾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劇本的主線很簡單:由一個被生活壓垮的女主播,在被老闆要求成為一個畫中的「不然少女」,以滿足觀眾的起來來增加收視率。這樣的舉動,引起她的掙扎,對自我生命追求與價值重新反思。其主題在於:人是否都在生活浮沉而忘記了當初那個自我,反而成為別人眼中期待的人?這個主題是一個老掉牙的主體,因此如何將它給予有新意的詮釋,是非常重要的。筆者認為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為何「不忘初衷」很重要?為何成為別人眼中期待的人,需要那麼不堪?劇中人銅銅顯然認為社會的壓力使得她痛苦,因為失去自我,最後一幕以她無奈宣稱自己為「不然少女」之際,燈暗了,留下餘音迴響。但是筆者認為從故事一開始,銅銅并沒有對初心的追求有表達任何意志,以至於達到結束時卻緬懷那個純真的自己,非常地不連貫,角色的意志並沒有被給予合理的交代。甚至,我們難道不能給自己和現實有所妥協的空間嗎?「初心」真的是否那麼重要,以至於我們需要不顧一切找回它呢?當然這都是筆者對於這個劇本的反省,也是筆者認為劇本中沒有給出強而有力的理由去支持他們對於「初心」這議題的討論。

總結而言,整體的節奏感、流暢度,以及演員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以難度極高的「歌舞劇」的來呈現,更是使人耳目一新,而且整體音樂充滿爵士風情,非常舒服。但是如果就劇情而言,做為一個需要仰賴強烈故事設定的舞台劇,就需要為很細膩的情感,做更多的鋪陳與交代,才能更有效地傳達角色的意志。

《不然少女》

演出|瘋戲樂工作室
時間|2017/8/5 19:30
地點|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後台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不然少女建構的世界似乎與我們重疊,編劇(或是演員即興?)點出這些在地發燒話題,夾著詼諧的調性透過鍾琪的歌聲熱鬧一番,接著輕輕放下,留下餘韻給引起共鳴的觀眾深思。(陳姿均)
3月
21
2018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
可惜的是,全劇收攏在計畫成果的樣板宣傳,無法深切開展劇中拋出諸多議題的辯證向度,像是身分認同、文化觀光、地方創生等,而是流於產官學體制交纏下的文化產品。
12月
06
2024
這並不是一齣攸關階級問題的社會寫實作品,相反地,在這個時時充斥著怪誕節奏與聲音的劇場空間中,支配著行動的並不是具體的物質條件,而是追求「正常/不正常」認同判斷而被抽空的精神狀態。
12月
04
2024
此次劇本由團長馮翊綱主筆,將金庸原著作為主菜,配以誇張的表情動作、幽默的橋段,並佐以少許成人幽默,呈現出一場輕鬆且富有娛樂性的演出。雖與十年前的《瓦舍說金庸》相比,劇本在深度及與原著的連結上稍有不足,但整體氛圍輕鬆歡樂,觀眾依然收穫了愉快的觀劇體驗
12月
04
2024
這齣音樂劇流暢的演出,不難想像在前置選曲和樂團編制中耗費的心力,它在歌詞和台詞之間相互呼應,以音樂演唱和戲劇表演推進情感
12月
03
2024
流行音樂與劇場不會也不該只是市場、產業的匯聚與結盟,反而能在兩者互文之間,既在此時此刻延展時空,也讓跨越時代的記憶與感受在此交織。
12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