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內從事佛朗明哥教學與表演的舞者表示,目前全台學習佛朗明哥的人數,保守估計可能只在一千人左右,若包括曾學習過的人數也只是數千人而已。不論其數據是否有誤差,可以確定的是佛朗明哥舞蹈在台灣只是小眾藝術。雖然現實是如此,但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雨》在國家戲劇院的演出竟然觀眾幾乎爆滿,這讓人感到意外。筆者從這次的演出中發現幾項特質。
一、從世界共通的舞蹈中切入,容易走入全世界:《雨》的涵義,依據伊娃.葉爾芭波娜的想法是要描述「愛能融化孤寂」,所以一開始舞台上有各式各樣的人群,伊娃.葉爾芭波娜從觀眾席走上舞台融入人群,但表達出來的卻還是孤寂。她運用現代舞蹈的技巧,讓人一開始錯以為是現代舞的表演,但之後開始溶入佛朗明哥的肢體動作與節奏,故可以很清楚判斷她的舞團是屬於後現代的佛朗明哥舞蹈。把傳統融入現代代表的是能與世界接軌,現代舞原是世界共通的舞蹈,這樣的表現方式容易讓全世界接受它。而另一方面也把家鄉的佛朗明哥舞蹈行銷到全世界去。
二、表現出民族的韌性與尊嚴:舞蹈來自生活的經驗,每個民族會因為地域與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呈現其民族的特質。就如同有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在祭孔大典的八佾舞就呈現出莊嚴、穩重、規律的肢體動作。反觀非洲或原住民舞蹈,會因為祭祀天神呈現野蠻與暴力。從這個觀點來分析佛朗明哥的肢體與動作,會發現舞者具備有「高傲」的特質,而且大都是獨舞居多,這也代表著該民族性是重視「個人英雄」。從歷史的觀察發現佛朗明哥發源於西班牙的吉普賽人在小酒巴的表演。數千人來吉普賽人在世界各國流浪,雖然經過數千年的顛沛流離生活,卻也可以從其舞蹈表現中感受到內在其民族自尊心的傲骨。
三、藝術不再只有真善美:一般人對於舞蹈的概念是肢體動作有優美、要能感動人心。而在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的演出中,肢體動作固然有一定的美感,但很多的橋段中舞者雙手撩起裙子,露出雙腳。甚至翹起屁股,拚命的踢出快速的節奏。它呈現出來的是故事中人物情緒的發洩。這樣的表演模式也較偏向戲劇的表演方式,而不像一般舞蹈所呈現的美。
舞蹈不再是單純的領域,往往能透過不同的領域相結合而呈現多元化,讓表演藝術更璀璨。這對於表演者來說是一項警訊,也是一個引導的方向,鼓勵自己多接受相關領域的概念與專業,可以開闊自己的想法與道路;故步自封或輕視其他的表演藝術,並不會讓自己更好。
四、自我的啟發:目前國內最新的順口溜之一是「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同理,與其自覺國內舞蹈環境不好或懷才不遇,道不如學習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創造自己的舞蹈特色。先瞭解世界,才能融入世界。閉門造車、努力學習,也不一定能跨出國界。舞蹈不能再只是自己喜歡就好,應該先了解別人喜歡什麼,再投其所好,開展自己的表演事業。
《雨》
演出|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Ballet Flamenco Eva Yerbabuena)
時間|2014/03/29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