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特色,與世界接軌《雨》觀後感
4月
02
2014
雨(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67次瀏覽
吳淑鈴(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根據國內從事佛朗明哥教學與表演的舞者表示,目前全台學習佛朗明哥的人數,保守估計可能只在一千人左右,若包括曾學習過的人數也只是數千人而已。不論其數據是否有誤差,可以確定的是佛朗明哥舞蹈在台灣只是小眾藝術。雖然現實是如此,但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雨》在國家戲劇院的演出竟然觀眾幾乎爆滿,這讓人感到意外。筆者從這次的演出中發現幾項特質。

一、從世界共通的舞蹈中切入,容易走入全世界:《雨》的涵義,依據伊娃.葉爾芭波娜的想法是要描述「愛能融化孤寂」,所以一開始舞台上有各式各樣的人群,伊娃.葉爾芭波娜從觀眾席走上舞台融入人群,但表達出來的卻還是孤寂。她運用現代舞蹈的技巧,讓人一開始錯以為是現代舞的表演,但之後開始溶入佛朗明哥的肢體動作與節奏,故可以很清楚判斷她的舞團是屬於後現代的佛朗明哥舞蹈。把傳統融入現代代表的是能與世界接軌,現代舞原是世界共通的舞蹈,這樣的表現方式容易讓全世界接受它。而另一方面也把家鄉的佛朗明哥舞蹈行銷到全世界去。

二、表現出民族的韌性與尊嚴:舞蹈來自生活的經驗,每個民族會因為地域與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呈現其民族的特質。就如同有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在祭孔大典的八佾舞就呈現出莊嚴、穩重、規律的肢體動作。反觀非洲或原住民舞蹈,會因為祭祀天神呈現野蠻與暴力。從這個觀點來分析佛朗明哥的肢體與動作,會發現舞者具備有「高傲」的特質,而且大都是獨舞居多,這也代表著該民族性是重視「個人英雄」。從歷史的觀察發現佛朗明哥發源於西班牙的吉普賽人在小酒巴的表演。數千人來吉普賽人在世界各國流浪,雖然經過數千年的顛沛流離生活,卻也可以從其舞蹈表現中感受到內在其民族自尊心的傲骨。

三、藝術不再只有真善美:一般人對於舞蹈的概念是肢體動作有優美、要能感動人心。而在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的演出中,肢體動作固然有一定的美感,但很多的橋段中舞者雙手撩起裙子,露出雙腳。甚至翹起屁股,拚命的踢出快速的節奏。它呈現出來的是故事中人物情緒的發洩。這樣的表演模式也較偏向戲劇的表演方式,而不像一般舞蹈所呈現的美。

舞蹈不再是單純的領域,往往能透過不同的領域相結合而呈現多元化,讓表演藝術更璀璨。這對於表演者來說是一項警訊,也是一個引導的方向,鼓勵自己多接受相關領域的概念與專業,可以開闊自己的想法與道路;故步自封或輕視其他的表演藝術,並不會讓自己更好。

四、自我的啟發:目前國內最新的順口溜之一是「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同理,與其自覺國內舞蹈環境不好或懷才不遇,道不如學習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創造自己的舞蹈特色。先瞭解世界,才能融入世界。閉門造車、努力學習,也不一定能跨出國界。舞蹈不能再只是自己喜歡就好,應該先了解別人喜歡什麼,再投其所好,開展自己的表演事業。

《雨》

演出|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Ballet Flamenco Eva Yerbabuena)
時間|2014/03/29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佛朗明哥源頭為流浪飄泊無所依的吉普賽人,裡面中有大量的悲憤、抗爭、希望、和自豪情緒直接的宣洩。如此赤裸、直白的揭露內在的方式,渲染與激發觀者的共鳴。因此,這樣的怨嘆曲調便不在只是悲傷而已,裡面或顯或隱是向如此冷酷、生存、無盡的生命致敬的意味。(葉根泉)
4月
01
2014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