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熱靈魂的生之慾——《蚵仔夜行軍》親子版
8月
09
2023
蚵仔夜行軍 親子版(三缺一劇團/攝影楊詠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0次瀏覽

文 簡韋樵(專案評論人)

三缺一劇團的核心成員魏雋展在2009年開啟徒步旅行,以身為度,展開一場對台灣當代社會的探索,其心路歷程進而影響劇團後來的作品走向和計畫。尤其該團自2013年推動「土地計畫」系列,從田野訪調、文獻蒐集等方式觸碰議題,翌年製作首部曲《還魂記》和《蚵仔夜行軍》,爾後在2021年上演第二部曲《國姓爺之夢》。如今選擇在劇團成立二十週年之際以《蚵仔夜行軍》為重演劇目,不僅定調劇團的美學風格,包含擺盪在虛實之間的現實魔幻感,更凸顯了創作者對當代社會的持續深思和學習,並且透過身體語彙與他者日常經驗進行連繫。

此次《蚵仔夜行軍》親子版,曾在2017年配合教育戲劇的系列活動上演,刪省原本劇中海墘厝裡,家鄰的生活景況和勞動階層的渺小與哀戚,而剩至約一小時的演出時間,則保留以「蚵仔」為主角的虛構內容,以動物作為中介,為孩童與自然、土地之間情感交流打開了大門,兼顧故事的議題性和趣味性,包括那張場上隕石色、佈滿皺摺的大張宣紙,從投影功能、光影視覺、海浪,到蚌殼、神秘蚵仙的造型等使用,開啟變幻無窮的想像空間。作品本身不僅懷有強烈的土地意識和人文關懷,而且藉此向親子觀眾傳遞環境生態的關注,並搭配繪本有聲書【1】,擴充、延續、推廣劇場外的美學和教育功能。

然而,此劇若是面對來自北部的孩童觀眾,在沒有先備知識和台語基礎情況下,他們如何「共感」在趣味背後的窘迫與無奈?尤其抽離以人為主的寫實場景,失去原劇描繪的沉痛,以及生活被貧窮、疾病、死亡威脅的困頓感,從而緩解觀者的「震懾」體驗,何以讓該劇想要關照、叩問的議題的核心,在觀眾中產生激蕩與思考?


蚵仔夜行軍 2023四月 水源劇場 原版(三缺一劇團提供/攝影吳品萱)


蚵仔夜行軍 親子版(三缺一劇團/攝影楊詠裕)


煙口下的危脆生命

鐘聖雄:「當南風吹撫,雨水如淚落下,母親的臂彎成了彼此孤寂的墳墓。」【2】當台灣的大河濁水溪在工業時代後逐漸枯竭,海岸的生態系統遭致戕害,曾經孕育豐富生命的母親河已面目全非。每年夏天,南風吹襲彰化大城鄉,同時攜帶著麥寮外海三百九十八支煙囪所排放的廢煙,讓村落的空氣籠罩在灰濛之中。雨水和土壤的酸性,使得有毒物質滲透進居民多孔的皮膚,人們逐漸喪失生存的根基。

從經由賦予人性、符號性地處理,將現實對六輕工業區帶來污染的憤懣,轉為蚵仔夜行軍屠殺「火龍」(hué-liông)之行動。猶如戲裡那群最激憤的Rock蚵(野生石頭蚵),其身上的畸形與缺陷,正象徵著居民在海水和土地遭變質後,體內的器官飽受金屬致癌物的殘害和荼毒,所留下無形的疾病和深刻醜陋的烙痕;再者Rock蚵群反芻而出的歌謠,就像是肉體的痛發出的呻吟,承載石化廠發出的黑煙、廢水等污穢的產物滲透於毛孔裡,任其在體內摧毀;最後Rock蚵群伺機的瘋狂,是低微生命發動的一場徹底傾覆,是怨恨灌滿了力量,欲奪回被賤斥的話語權。

儘管如此,創作者為親子觀眾構築的寓言,是在非現實情境將資本主義強權剝削自然、毀壞土地的客觀因素,「藏」在神話當中。劇裡提及在蚵寮的各區區長為了待在舒適的蚵殼串裡和吃著鮮美的(毒)海藻,就扮演起類宗教領袖:老蚵仔仙。區長將蚵農喻為崇高的神明「好食」(hó-tsia̍h),並欺騙、說服被圈養於此的蚵仔們,這是百年來蚵仔與人類簽訂的和平協議,使他們臣服、獻身於人類,以犧牲少數來換取虛幻的榮景。藉著隱喻,其實也透露著官商相互遮掩事實,進而犧牲環境永續,用各種的制度性補償或者以地方繁榮為由,欲麻痹、削弱在地民眾的反抗力量。

進擊終究成為妄想?

不管在戲裡戲外,對抗「火龍」的侵犯,皆是為了生存而生成的防衛性暴力。差別在於,戲裡的游擊隊殺身成仁,以自殺式的報復行動引發工廠的爆炸。以現實來看,以此做為結局是否為創作者的心理欲求,訴諸於虛構角色的起義,一舉將工業區全數消滅,達至完全的肉體解放和自由?先不論情節是否過太過於理想或者一股勁地行動,而是缺乏對話和辯證的沉澱和空間,甚至沒有反映出現狀的矛盾關係,就引發一場莽撞的革命?如同上文提及的問題,該如何為孩童觀眾進行一場批判性的反省?除了毀滅與虛無,那群先前被洗腦、被壓迫者操控的蚵仔如何產生意識或者省思過程,應是值得被著重的篇幅。

讓孩童傾聽母親河的吶喊

2010至2011年,六輕陸續發生嚴重的火災事故,同時彰化農、漁民與眾多環保團體,集體反對國光石化設址於彰化的運動,引起大眾開始關注被漠視和遺忘的村落。在2013年出版的紀實攝影集《南風》和2014年《南風攝影展》延伸的抗議活動,呈現一張張的黑白攝影和來自村民的情緒流露,譜出彰化台西村生命哀曲。爾後2016年鍾喬曾領銜差事劇團,進到台西村蹲點,並與居民共同演出《返鄉的進擊》,讓庶民透過最素樸的行動,親身證言。或許在《蚵仔夜行軍》親子版,以常見的蚵仔料理作為引子,再藉由擬人化的寓言故事,來吸引孩童觀眾的目光,甩脫既有的親子劇總是在解決自身的需求和掙扎,引領他們進入陌生的領地看見他者的生之慾求,能在潮來潮去中聆聽環境的傾訴。

註釋

1. 三缺一劇團:《蚵仔夜行軍》(台北:前衛,2023年)。

2. 鐘聖雄、許震唐:《南風》(台北:衛城,2013年)。

《蚵仔夜行軍》親子版

演出|三缺一劇團
時間|2023/07/23 11:0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
可惜的是,全劇收攏在計畫成果的樣板宣傳,無法深切開展劇中拋出諸多議題的辯證向度,像是身分認同、文化觀光、地方創生等,而是流於產官學體制交纏下的文化產品。
12月
06
2024
這並不是一齣攸關階級問題的社會寫實作品,相反地,在這個時時充斥著怪誕節奏與聲音的劇場空間中,支配著行動的並不是具體的物質條件,而是追求「正常/不正常」認同判斷而被抽空的精神狀態。
12月
04
2024
此次劇本由團長馮翊綱主筆,將金庸原著作為主菜,配以誇張的表情動作、幽默的橋段,並佐以少許成人幽默,呈現出一場輕鬆且富有娛樂性的演出。雖與十年前的《瓦舍說金庸》相比,劇本在深度及與原著的連結上稍有不足,但整體氛圍輕鬆歡樂,觀眾依然收穫了愉快的觀劇體驗
12月
04
2024
這齣音樂劇流暢的演出,不難想像在前置選曲和樂團編制中耗費的心力,它在歌詞和台詞之間相互呼應,以音樂演唱和戲劇表演推進情感
12月
03
2024
流行音樂與劇場不會也不該只是市場、產業的匯聚與結盟,反而能在兩者互文之間,既在此時此刻延展時空,也讓跨越時代的記憶與感受在此交織。
12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