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一期一會《殷巴爾與芭耶娃》
4月
08
2023
殷巴爾與芭耶娃(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02次瀏覽

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指揮家伊利亞胡‧殷巴爾這一次頂著桂冠指揮的新頭銜,與北市交開啟了新的演出季,不但曲目相當紮實,請來的客席的演出者,也都是名聲遠播的音樂家,本場音樂會的曲目,雖然並非新聞稿中殷巴爾的三位關鍵字作曲家#馬勒、#布魯克納、#蕭斯塔科維奇,但兩首經典德奧作品,卻是考驗樂團實力的最基本曲目,無論是樂團與獨奏家的默契,與交響曲當中為聲部首席所作的獨奏片段,當然,同樣也考驗北市交如何表現殷巴爾的詮釋與解讀。

本次演出新出土的1844年版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首經典協奏曲,獨奏家於第二小節便亮相登場,少了序奏的鋪陳,獨奏家除了須要立刻聚精會神之外,又不能將濃郁浪漫的旋律演成陳腔爛調。芭耶娃的演奏音量並不大,開場的演奏琴音細如蠶絲,運弓之輕盈也讓人幾乎聽不出來換弓,彷彿只使用一根弓毛來演奏,甚至有使用巴洛克小提琴的錯覺。這樣的效果使得筆者更加專注,有想要側耳聽更清楚的渴望。芭耶娃的運弓也相當特別,聆聽當下會感覺獨奏家並非在「演奏」小提琴,而是在「感受」音樂、身體、樂器三者之間的互動,琴弓與弦之間像是多了一層浮力,運弓的動作就如同磁浮列車的移動,演奏家身體乘著音樂給予的動力,驅動樂器發出聲響。1844年版《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最大的差異,莫過於兩大樂段的華麗結尾,這也為芭耶娃極度順暢的音樂踩了煞車,獨奏家也藉此表現了以一擋百的架勢。

第二樂章可以明顯感受到芭耶娃的自我控制力,可惜樂團整體而言音色偏乾,沒有在演奏中「自製殘響」,在中山堂的場地下格外明顯,整體音樂的氣場也略顯不足。第二與第三樂章之間,樂團的過門也顯得直硬,而芭耶娃的演奏,用了大量的彈性速度(Rubato),使得音樂有不同方向的穿梭,第三樂章中,獨奏家也有大量的技巧展現,無論是精準的跳弓或是顫音,都讓筆者想起立叫好。從演奏中也可以看出芭耶娃是一位熟讀總譜的音樂家,幾次演奏重複音型時,都刻意再壓低音量,讓樂團的旋律得以飄出,也讓筆者印象深刻。如果說上週陳銳與班貝格交響樂團的終曲樂章是富含趣味效果的演出,芭耶娃與北市交則充分表現出音樂中的「嬉遊」,沒有過分的表現,但卻別有一番風味。當晚芭耶娃選奏伊沙易的奏鳴曲選段作為安可,表現由簡至繁的鋪陳,卻無一處不精準的演奏實力。

下半場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開場殷巴爾指揮棒下的北市交,有相當「直接」的演奏,雖然氣勢到位,但第一樂章幾處旋律線條被犧牲,也略微遺憾。殷巴爾雖然已經高齡87歲,指揮卻仍然非常清楚,北市交的音色卻也跟著壁壘分明,普遍皆呈現較直硬的音色。筆者曾經在歐洲聆聽過殷巴爾與柏林音樂廳交響樂團的演出,印象樂團如果遇到這一類的指揮「手法」,會在音樂中給予額外一份彈性應接,北市交在這方面則顯得力有未逮。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中,北市交許多聲部首席的獨奏片段,雖然沒有太多演奏上的失誤,但卻少了音樂上的細節使之更到位。例如木管聲部在第一樂章收尾前,隨定音鼓伴奏下,毫無與弦樂一同在音樂中舒張,第二第三樂章,聲部之間也少了些聆聽,過於直接的演奏,使得聲部之間的拋接也不夠漂亮,這種演奏特別在應對弦樂與法國號等,特別具有彈性特質的演奏時,會顯得更加明顯。殷巴爾所給予略快的速度,讓些許聲部在少了足夠歌唱的機會,在樂曲織度不足的情形下,作品顯的較為零散,變換速度的過門也顯得力度變化有些不夠自然,指揮給予的重音拍點,也讓樂團音色較為有稜角,但另一角度觀察,樂團也因此在多聲部齊奏時,也顯得較為整齊並且有統一的方向。

殷巴爾因無法常駐台灣,與北市交的一年數檔的音樂會安排通常是密集演出,但每回中間的空檔,卻使得樂團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適應,就算演出的是經典的曲目。在殷巴爾接掌北市交後,有許多音樂會的片刻相當完整,令筆者印象深刻,但筆者也期許殷巴爾在能帶領北市交再更上一層樓,往音樂的至善更進一步。 

《殷巴爾與芭耶娃》

演出|小提琴:阿倫娜・芭耶娃( Alena Baeva)、指揮:伊利亞胡‧殷巴爾(Eliahu Inbal)、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時間|2023/03/31 19: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 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音樂
27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10月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10月
12
2024
北市交今年的年度歌劇自己獨挑大梁,自製的《波希米亞人》讓樂迷得以欣賞該劇的另一個版本,然而新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導演使否能帶領製作團隊,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針對在地觀眾)的獨到見解讓觀眾有不同的體驗?反之則僅限視覺上的耳目一新。
10月
11
2024
《桃花謎》並未直面同性議題,韓沖突然接受湘雲之愛意、二人互有情意之轉折讓劇情回歸傳統生旦愛情戲,實以性別霸凌議題為主體,輕輕地觸碰到同性情誼邊界。
10月
10
2024
他用他男低音特有的音色來詮釋,更能感受到旋律中所埋藏的詩意,對生命、對記憶的那種深刻的呼喊,也為今天的這些音樂中的兒女情長和生離死別,做了最好的註解。
10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