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這個星球《我的星球》
4月
19
2018
我的星球(拉風影像 攝,莎妹工作室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03次瀏覽
謝鎮逸(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

灑在舞台上的窗格透光、天幕下的兩個樂手,演奏著像是高中音樂室裡搬出來的樂器。被觀眾環繞著、有點像競技場的環形舞台;但場上鬥爭的,卻是與時間賽跑的環境與人心變化。今天嘴裡說不會離開,卻難保畢業後真的會堅守日益頹勢的地球。

近年來不乏台日共製的演出,而以工作坊延伸發展出來的作品或是與素人演員的合作更是早已屢見不鮮;無論是關注文化共生關係,抑或是強調在地社群的參與都各有所指。今年的臺南藝術節節目《我的星球》,談及了近未來的人類世境況,這與前陣子平田織佐與一眾頂尖演員沿襲前作而共同炮製的《台北筆記》都有所討論。只不過後者要說的是後全球化、重新劃定家國邊界的戰爭時間;而前者則較為單純的指向氣候暖化的環境問題。劇中那種出於別離的傷感要扯上災後創傷可能還有點遠,但其末世設定卻不禁讓人聯想起日本這些年來的自然災害;尤其在地震或核災底下,雖然時過境遷,但時至今日卻還有多數人活在暗影底下。

演出簡介開宗明義地提到演出源起,為導演柴幸男關注日本瀨戶內海小豆島的少子化問題開始。雖然小豆島的青少年人口輸出,就如劇中人物為了到外星就學的關係,但事實上少子化在日本已是嚴重的社會問題。雖然相較之下對台灣而言看似不那麼迫切,但近年來媒體也紛紛宣稱台灣生育率全球第三低,各地學校為招生頭疼云云等新聞。除了少子化以外,偏鄉與社會資源配置不均同樣加速鄉鎮人口的劇烈遞減。然後,因為「氣候暖化」而「移居他方」就學——為什麼還是有人願意留守情勢愈加惡劣的地球而不移居火星?雖然戲中沒說也不打算說,但恐怕不是暗喻移民者與拒移民者的階級劃分,就是純粹鄉願吧。

但再怎麼自行詮釋,總歸還是無法迴避劇情略嫌單薄的處境。許多文本中的角色個性、情感肌理的說服力亦然甚弱。但勝在整齣戲意圖單純、不求宏大敘事,且看著一群煥發著青春活力的演員們在台上蹦蹦跳跳,安坐在觀眾席上的我們也不自覺地感染到他們滲透全場的陽光氣息。

演員們在台上吵吵鬧鬧,高頻的音量和迅速得常讓人聽不清內容的台詞,九十分鐘下來有點刺耳,但這不就因為他們恰恰是高中生嗎?女生們的聊八卦、男生們的垃圾話;或許高中生能夠有不一樣的姿態,但在裝內斂以前,為什麼還要否定高中生應有的本色和日常呢?

但也正因為他們的確實身份,故在表達情感上,總是毫無轉折的直接、坦率;無論戲裡戲外都一樣,單刀直入、表演卻也完全不見怯場。其中讓人感到振奮的,即是一眾演員以Rap說唱作為獨白表現。縱使一直聽不清楚歌詞內容為何,但那種環狀式的觀眾圍觀也像是韓團演唱會那般令人腎上腺素而為之亢奮。

所謂「我」的星球,究竟是留守地球人之地球謂「我」,抑或是火星人在新境地上宣示的「我」的新生活?而那些一直說不走不走的,待境況惡化情急之時是否依然還能固守我城?一旦「我」的心早航向他方,是否還會覺得地球值得留戀?這種遠離原鄉的情感模組,同樣適用於任何移工、難民、赴北打拼或是有海外留學經驗的人。那種告別的掙扎,或多或少都曾經存在於這些曾歷經過跨地域移動的人們心中。

於是那個時候,一張將時間切割的魔法以後,留在原地的依然留在這個星球,而離開的終究動身前往下一個前景更好的旅程。

《我的星球》

演出|柴幸男、台南高中生演員、莎妹工作室
時間|2018/04/01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情節及主架構上清楚完整地呈現青少年面對該不該道別的抉擇,離別的不捨與掙扎,同時在舞台設計上,運用環形劇場的形式,架高的圓形木台與五條走道,讓觀眾看到的面向皆有不同,如同眾生百態各有其貌,端賴從不同角度來觀賞。(呂政達)
4月
03
2018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