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筆者孤陋寡聞,在台北還沒有看過純肢體的非舞蹈表演,此次受朋友邀請一同觀賞魔梯形體劇場,又聽說有酒水可以喝就馬上答應了。進到思劇場空間當中,撲鼻而來的即是熱紅酒的香氣,以當天寒冷的天氣狀況來說可是再適合不過。加上思劇場本身空間不大,觀眾們進場後依偎在座位席區裡聽著充滿魔性的俄羅斯進行曲,時不時還有穿著戲服的演員穿梭在觀眾間販賣小零嘴,讓原本看起來冷冰冰的黑盒子變得溫馨許多,在整體的氣氛營造上的確非常令人期待。
在筆者還在好奇這次的演出與俄羅斯的關聯為何之時,主持人出現了,介紹了自己和一堆堆放在觀眾席區的廢紙,表示在表演當中若有任何覺得好笑的地方,都可以將廢紙揉成紙球往舞台區丟,作為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互動。筆者瞬間聯想到西班牙劇院在2013年發展的Pay Per Laugh,他們不收門票,反而是依據觀眾在看戲過程中出現笑容的次數收費。也許透過丟紙球的互動,表演者們可以從中了解觀眾的口味並在演出中作調整修正。
先把主題拉回到表演,表演採取的形式相當鬆散,每段表演皆為獨立的小片段且中間沒有連貫或介紹;惟有角色重複出現在不同的片段當中。這樣就把剛剛出場的主持人放在非常尷尬的位置,開場介紹完今日表演跟紙球後他就再也沒有機會出現,直到謝幕時跟著其他表演者上台謝幕。既然設立了主持人,觀眾自然會期待他在表演中與其他人有互動,或像旁白或說書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分加入到表演裡面;相反的主持人卻只有短短開場三分鐘的介紹。與其如此,將這樣的開場設定為一般的表演事項宣導可能會減少更多麻煩。
每一段的表演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可以依循,首先每個表演者會站到舞台中間展示自己的扮相,如同傳統戲曲裡的亮相,觀眾們可以從衣著上大致的理解站在舞台上的這個角色是什麼樣的類型。然後發展劇情,最後再給予一個離場的理由。是的,筆者就用這麼古阿莫的方式完成了每個片段的描述,在此引用脫口秀演員Michael Jr.對於哏的解釋:「先從佈局開始,在介紹故事劇情、角色以及前情提要時,將觀眾們引導到一個相同的(錯誤)期待當中。佈局完成後再給予觀眾故事結局的大扭轉(哏),而當觀眾了解到這意想不到的結果後用笑聲表達出乎意料與快樂的感覺。」在這個定義之下。角色介紹並未給予觀眾期待、沒有讓人出乎意料、更沒有跟俄羅斯有關係;孕婦依然是個孕婦、吸血鬼在舞台上吃完晚餐就下台、體育老師一直在舞台上梳頭髮、除了眼鏡拿下來就會抓狂的武功少女有產生反差,其他的演出就像是麥可貝榮獲金酸莓獎那充滿爆炸的炫目運鏡,讓人不禁大喊我什麼都看了,可是我又到底看了什麼?
本文前段所提到的紙球在表演當中的確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可惜的是表演者只有在紙球擊中等不得不的情況下才會與觀眾產生互動。在一個不斷打破第四面牆的表演當中,這第四面牆卻像是壞掉不受控制的自動門,一下有一下沒有的出現,實在很難跟觀眾建立起激盪。但這樣的結果卻不能完全怪罪在表演者身上,觀眾本身也需要付很大的責任,筆者觀察到許多觀眾並不是真的因為好笑有趣而丟紙球,而是為了砸中表演者而丟(筆者友人即為其中之一)。不可否認,表演當中最大的笑點來自於表演者被擊中時產生的自然反應,這本來也應該是表演的一部分;若我們花錢買票是為了有個出氣筒可以紓壓,這對於台上的表演者是極大的不尊重,也失去了這小巧思本來的意義。如果我們去看成龍的電影,不是為了看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也不是為了看經過設計的笑點,而只是嘲笑他的大鼻子?
《百善笑為先─魔梯肢體喜劇夜總會》
演出|Multi-X魔梯形體劇場
時間|2018/01/14 20:00
地點|思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