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停滯不前的旅程《美國》
2月
04
2015
美國(狂徒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97次瀏覽
洪琦雯(社會人士)

登上了三餘書店,在一個幾坪大的空間裡,牆上貼滿了許多具有時代標誌的影集小海報、床墊底下藏著數本色情雜誌,建立起男孩們一同生活的氛圍,而觀眾就依著演員的帶領進入了被稱為是《美國》的故事。

一剛開始的兄弟情誼是新鮮的,正當三位於劇場工作的夥伴苦思不出下一號作品時,一小段有默契的台語音樂劇讓人笑開懷,也讓一剛開始的僵持一掃而空,讓人期待著接下來的發展。

突發奇想並前去美國的弟弟,不知何故在異鄉死去。於是,哥哥前來整理遺物,也在整理的過程中與弟弟的朋友們、有些神經質的鄰居,一同翻出了他們對逝者的思念與過往情誼。

然而,看完了整齣戲之後,困惑便不斷湧出。這的確是一個令人容易印象深刻的劇本,但節奏時常中斷的導演手法、沒有情緒累積的演員,以及受限於場地的換場黑幕,都不斷成為讓觀眾入戲的阻力。首先,由於《美國》的過去與現在相互穿插,以「過去」的故事線來說,弟弟(李宗宸飾)及友人們(楊宗昇、彭琮硯 飾)三人的群戲中,明顯覺得飾演林森男的演員較能控制節奏,其他兩人雖作出了對應,動機卻不明顯,很難讓目光放在這兩人身上;以「現在」來說,前來整理和收拾殘局的哥哥(黃琦勝飾),更讓我對他的角色建立與流動感到疑惑。從對房間氣味的不適應到適應、面對弟弟朋友們的緊繃到獨自一人的放鬆、情緒的累積到最後的崩潰,一切都理所當然的不具說服力,最後的痛哭更讓我覺得莫名其妙。是劇本太精簡而沒有提及,還是角色的塑立沒有完全呢?戲中的亮點是有些神經質的鄰人女孩(李昕庭飾),偏差的狀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角色習慣的演繹也令人莞爾,算是稍為讓人能喘口氣的片段。

導演節奏的掌握則是令人窒息,尤其是在「過去」的這條線上。弟弟與玩劇團的朋友們在幾處被切割的「過去」中,情誼並沒有太大的進展,而是不斷環繞在劇作家(弟弟)生不出劇本,三人窩在一個狹小房間裡感受著江郎才盡的苦悶當中,就算有了最後買便當的橋段,也無法有效的在觀眾心裡植入三個人的深厚情感。反觀「現在」的這條故事線中,鄰人的出現只是個瘋狂與理智的對比,還是所謂「正常人」的借鏡?森男的包紮又和整個故事有些什麼樣的關係?在這齣戲裡,沒有解答,也沒有提供觀眾釐清的脈絡,有的只剩一個多小時後的一頭霧水。

既然是正式製作售票演出,幕後人員的標準也應提高。換幕時,不斷卡住的黑幕令人啼笑皆非。還有幾次,當黑幕拉開之際,換景的工作人員還未完全退場,那麼,還有拉上黑幕的必要性嗎?

走出書店之際,腦中盤旋著。劇場,是一個做夢的地方,也是一個容易被夢驚醒的危險地帶。

《美國》

演出|狂徒劇團
時間|2015/01/25 14:30
地點|三餘書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替代空間的演出,本就充滿挑戰與嘗試,技術及藝術部門更需謹慎思考如何在容易分散焦點的空間緊抓觀眾注意,使欲傳達之訊息可以更為確實的交付觀眾手中。(王佳印)
1月
28
2015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