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易,相認難《紅梨記》
1月
02
2019
紅梨記(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91次瀏覽
楊閩威(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梨」者,離也。因此,《紅梨花》是以「離」字為劇情之主軸。多數的才子佳人戲均採用「邂逅-離散-重聚」的模式演出,《紅梨記》一戲卻反其道而行。「邂逅」一段原是男女主角互相認識,是全劇中最迷人、夢幻的情節,但《紅梨記》趙汝州與謝元萩相「識」僅限於三載酬詩-屬於「神交」,兩人原相約在寺廟中會面,卻因種種風波錯過對方,而不得相見、相認。一直要到尾場了,男女主角才真正的首次碰面,劇情的別出心裁可見一番。

全劇開頭點題,奸相王圖欲在元宵佳節納十二金釵於華堂中玩賞,唯獨紫玉樓行首謝芫萩、醉月樓行首馮飛燕二人不慕權勢,堅持賣藝不賣身。但序場中只有馮飛燕一人登場慘遭王圖鞭撻,她同時偷偷向相府食客劉公道表達自己服毒自盡的意願。這段劇情是為了往後謝芫萩詐死遁逃的情節來鋪排,馮、謝二人就像一面鏡子,相互輝映自己的存在。馮飛燕雖在序場便已死亡,但她的身軀作為謝芫萩的替身,終究促成了男、女主角的良緣。藉由馮飛燕之死,劉公道無形中也被賦予了「救助者」的角色。

至於趙汝州與謝芫萩的「會面」在第二幕才正式登場,趙由表兄錢濟之陪同前往。因故「錯開」了與謝芫萩的首度「邂逅」,而謝芫萩依約前來時,同樣也因舊日姊妹沈永新之故「錯開」了與趙汝洲首度相認的機會。如果說巧合引出的人物會帶來別開生面的出場,強化角色形象,那麼巧合製造的事件,則更能夠切中劇情要害,昇華故事主旨。錢濟之一角在本場的定位十分有趣,他是唯一一個同時見過趙汝州、謝芫萩兩位主角的人,在關鍵時刻卻常是不加點破,反而變成了趙、謝二人之間的那一堵牆,認為男子仍須以功名為念,不能因兒女私情荒誕學業。與王圖的強拆鴛鴦不同,錢濟之採取的是「軟釘子」,他將前來投奔的劉公道與謝芫萩隔絕在紅梨苑寄住,沒想到這紅梨苑終究成就了兩人姻緣。

在戲曲故事中,酬詩而互相傾慕、權貴逼婚、強拆鴛鴦……這些橋段屢見不鮮,《紅梨記》最精妙之處在於「第三場」,此段劇情移植自粵劇《蝶影紅梨記》中的「隔門」一折,趙汝州明知謝素秋遭囚於相府,仍要「闖」,蘇國慶的演出在這裡除了「狂」之外,還有一點稚氣。而這種狂氣謝芫萩同樣也具備,她雖已和錢濟之約法三章,不與趙汝州相見,卻難耐真情,闖出紅梨苑,就算化身成另一名叫王紅蓮的女鬼,不能以真身相認,仍要與愛人相見。

表演程式上,第三場的「隔門」表現的是「生旦拍門大呼,接著隔門對泣,為對方空中抹淚,最後慘被拆散」。現場觀眾看到的情景是:龍套持棍棒橫阻中央,男女主角面對面哭泣-請注意,這裡運用了戲曲中的「虛擬美學」,因為沒有擺放道具門,所以需要依靠演員的演技才能表現出被隔絕的樣子。同時也點出了《紅梨記》「相識易、相認難」的另一母題。

「隔門」之後,謝芫萩就被王圖送往金邦和番。劉公道從此開始有了作用,他巧用馮飛燕的屍體,成功讓謝芫萩詐死遁逃,為了保護她便欺騙趙汝州說她是過世多年的太守千金王紅蓮。在「尾場」中,劉公道再度向王圖獻計,將謝芫萩扮成花魁獻給趙汝州,促成美滿姻緣。角色屬性從「救助者」變成了「媒人」。

楊智深在《唐滌生的文字世界-仙鳳鳴卷》中對「紅梨花」的象徵是這樣解釋的:「梨花梨花,乃是分離之花,人固不忍離別,花亦不忍分枝,梨花泣血,久染成紅」。謝芫萩採折紅梨花贈送趙汝州,並借「詠梨」的機會,寬慰汝州相思之苦,並勉其上進。趙汝州看似移情別戀,愛上了王紅蓮,實際上卻是借紅蓮之身思念元萩。

《紅梨記》最後雖不脫「才子佳人白頭偕老」的結局,但在情節設計上仍有一定巧思:王圖為免罪責,劉公道向其獻計,將謝芫萩扮成花魁獻給趙汝州。汝州見相府大堂插滿紅梨花,又見元萩邊唱邊舞,以為紅蓮鬼魂現身,驚駭不已。此時劇情一轉,由劉公道與錢濟之點破真相,謝芫萩即為王紅蓮。而這也是兩人第一次以真實身分相會。

榮興本次的客家大戲《紅梨記》多數劇情移植自唐滌生編撰、任劍輝、白雪仙演出的粵劇《蝶影紅梨記》,「隔門」、「假死」、「投奔」、「窺醉、「詠梨」等知名戲碼都可在其中看到影子。在音樂設計上依舊包含了客家、亂彈等經典曲腔,但演出的形制擺脫了客家三腳採茶戲的模式,分別以「才子佳人」男、女主角為發展主線。舞臺設計回歸戲曲的「一桌二椅」美學,捨棄了精緻布景與燈光,希望觀眾能把眼光放在演員的「功」。

本劇的亮點在於江彥瑮與蘇國慶優秀的唱念與演技,飾演劉公道的陳思朋,飾演錢濟之的胡宸宇在全劇推展上則扮演重要推手,至於反派角色:奸相王圖(杜柏諭飾)、賣友求榮的沈永新(陳芝后飾)、嘍囉王興(陳怡如飾),他們的表現反而流於平面,這是美中不足的一點。

《紅梨記》

演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時間|2018/11/24 19:30
地點|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中正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當然,《凱撒大帝》依然有當代傳奇劇場多年來的戲曲與聲樂、歌劇等表演形式結合的部分。吳興國演出賈修斯、凱撒、安東尼,各自使用了老生(末)、淨、武生、丑的行當,以聲腔與表演技巧詮釋三個角色,恰如其分,也維持《李爾在此》、《蛻變》的角色聲腔多重變化的設計。
7月
09
2024
從歌仔戲連結到西方劇本、德國文學、波蘭電影導演或法國文學批評,《兩生花劫》的故事起於江南恩怨,卻在台灣釋放和解。我們當然可以從《兩生花劫》關注且重探本土戲劇的本質,但也不妨將它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下思考。傳統必須走向世界,而傳統也永遠在當代重生
7月
03
2024
或許老戲新編不若以往跨文化的豫莎劇、取材本土小說系列、或實驗性質系列等劇目的開創與新意,現今的傳承與復刻路線讓豫劇團近幾年的劇目走向較為保守,但在經典劇目不斷重演的過程中,新一代的觀眾看見豫劇團在演員與劇目傳承中的成果亦是打磨功夫的必經過程。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