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心事《Varhung~心事誰人知》
11月
27
2017
Varhung~心事誰人知(蒂摩爾古薪舞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80次瀏覽
王昱程(專案評論人)

某日,跟朋友聊到,萬一殖民從沒發生過,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算術用唱的,編織當作情歌;

還是會在森林吃buffet?反正,不管在哪裡都要跳舞。」

想像著自己的血液不曾沾染仇恨和悲傷,文明的過程、旅行、貿易和交流都能天真純粹,沒什麼暴力和副作用;這番想像並非要刻意忘記歷史的疤痕,而是現代生活的理想吧。或許還有點像是蒂摩爾古薪舞集藏在舞作底下的敘事:現在,在部落過生活,在部落煩惱。開場前,阿螞勒的歌聲邀請著觀眾,豁達中帶著喑咽,投影幕上是舞者們向部落長輩學習月桃編織的影像,現場,舞者穿梭在觀眾席,若是見到熟識的師長或觀眾就上前熱烈地分享手上的月桃莖,尋常聊天一般。其實,在我心裡隱隱作用一股渴望,想看見原住民議題總是帶著來自殖民,來自被遺忘的苦難,也許我的渴望不在認識這群人?

還有更多我不知道的吧,比方說,2013年的舞作《Umaq.烏瑪》,那種時尚的視覺經驗,黑紗澎澎裙襬層層疊疊,原來是支關於石板屋的舞作,訴說跟部落長輩相處的故事。其實部落離我們不遠,仍然存在於當下。眼前舞者唱著古調,呼喊著排灣語「anemaq(什麼)、makudja(怎麼了)」,他們的那個心事到底是什麼呢?讓我想到蒂摩爾古薪舞集的創作與行政團隊都在三地門部落裡上班,在那邊學著生活、工藝和歌唱,一年到頭要演好多場部落巡演「春落」,還要一面代表臺灣迎接世大運聖火;舞作《似不舞【s】》到處受邀演出,其實,舞團編制就算從節目單來看,也不過十多人。心事應該沒那麼難猜,回部落創作,又因創作一直要離家跑來跑去,忙碌奔波,可能差一點點就處在失衡邊緣,不過,身體越練,要說的話也越多。

水源劇場偌大的舞台,就由四位舞者撐起,踩著標誌性的「四步舞」步伐,在整齊的律動裡開啟了每個舞者的吐納之流。我看著舞祖‧達卜拉旮茲率先在群體中拉出不同的速度感,搖擺的姿態充滿動物性能量;創團至今幾乎無役不與的許筑媛氣勢鋒利,纖長的肢體在空間中劃出一道道細緻光影;楊淨皓的歌聲劃破天際,也許和他調配呼吸的方式有關,顯得渾身是勁,無聲呢喃也異常動人;新團員蒙慈恩鬆動的身體,能讓每一股動力的都放射巨大的能量。他們依然在空中畫圓,但不像是去年的舞作《在一起》以圓為主題尋找與遠渡重洋的身體相遇的可能;而這次除了常見彈跳帶出的垂直律動感外,利用更多脊椎和肩胛發動汩汩橫向的動力,延伸至肩膀、手臂、手腕到手掌震動、劃圓,動力巧妙地扣住了月桃編織的手藝主題,也在古調的吟唱和無聲囈語之間,緊緊地掐入一層隱藏在心底的劇烈情感。

舞者奮力奔逐、支撐、拉扯與衝突,到逐漸疲軟而弛放,最後我呆望著瞬間落下四堆月桃葉蓋住倒地的舞者,想著剛才他們如何煩惱,為何酒醉,又為何開懷K歌?也許他們無意帶我們走入部落,而要我們看見現代的部落生活不全然被苦難歷史籠罩,還有屬於當下的煩惱。舞台上的月桃葉並非表徵身分的符號,而是一種生活分享,撥開月桃莖,包裹著層層說不出口的心事,就在編織的過程中壓抑收起,或許藏進身體的心事,能在劇烈聲響和散射能量的動作當中得到釋放,最後成為一種酒醉般的身體,和著古調、和著經典山地情歌《冷冷的心上人》。蒂摩爾古薪舞集從解構傳統舞蹈開始,掌握了自己的創作語言,讓舞者展現各自身體風格,一起在三地門部落裡跳著生活和理想的弔詭,跳著價值和情感的矛盾,就在部落裡。

《Varhung~心事誰人知》

演出|蒂摩爾古薪舞集
時間|2017/11/03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左右踏踩的微醺狀態中,舞者引領觀眾一窺閉鎖深藏的心事陰霾。然而,舞作不在吐露特定的故事情節或深藏於心的秘密;而是製造出一種介於現實與虛幻的中介過渡。(徐瑋瑩)
11月
30
2017
動作設計仍秉持一貫的傳統風格,如牽起的手臂與低穩的步伐、個體到群體的組合、群體到個體的分裂等,事實上,當四人牽起同時便是一體的循環,且正是彼此交織、交心的一種表現。(謝昱萱)
11月
13
2017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
原創是希望把「離別詩」的悲願化為「天光前」的期許。但實際觀賞後感覺如尋找史料般,再次墜五里霧中。彷彿走完全程以後,還是不知道天究竟光了還是沒有?
8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