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鋪直敘的散文《小太陽》
1月
07
2015
小太陽(安徒生與莫札特創意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6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在所有的文學類型中,散文最能直接顯露私我思想與情感,語言可以直白,不用像詩要費力去經營語言意象,甚至變得晦澀難懂。而散文要轉化成戲劇,戲劇性元素,肯定無法與小說相比,這是散文的劣勢,但也是散文的優勢。這話怎麼說呢?正因為散文之「散」,未必在完整敘述一個事件或行動,反而賦它積木般的特質,可以在文字裡尋找拼組成戲劇的蛛絲馬跡,也許只是一個靈光乍現選中的段落,也許只是一個直覺感應拾起的語句,自由不拘,看似隨性,可是創作需要的不就是如此自由的想像空間嗎?

以此觀點來看《小太陽》這齣音樂劇,就不會介意這齣戲沒有太強的戲劇張力,整體感覺的確就像一篇散文,很平鋪直敘的在說一個「家」的故事--這個家的男主人就是寫下《小太陽》這本散文的兒童文學作家林良(子敏)。林良的《小太陽》有如日記體記事,書寫著他結婚到婚後,育養三個女兒加一隻狐狸犬斯諾的種種生活趣事,筆觸溫煦,處處洋溢著柔軟童心。不過《小太陽》這齣戲也不完全以《小太陽》為本,編劇另外旁及《現代爸爸》、《小方舟》兩本書,這兩本書如《小太陽》的延續,不論題材或寫作風格皆似。這使得《小太陽》這齣戲內在基調統一,從原著的各篇章中擷取適當的故事後,再依時間倒序的概念,一一將故事組裝完備演繹。

既然標榜是音樂劇,音樂在這齣戲中的比重份量相形重要。基本上,每場戲都會有一至兩首曲子,不外乎是主角在情境中的心聲表達,多半是款款抒情或俏皮歡愉的氛圍,恰如其分的映照這家人的溫馨互動。少數特別的例如描述孩子上學遇到一位教中文的外國老師(Giovanni Voneki,中文名:吳子龍飾演),他唱起〈ㄅㄆㄇ之歌〉帶有饒舌味道,輕鬆活潑贏得滿堂彩。另外尾聲前斯諾(黃耀緯飾)突然被擬人化的站起來,唱起〈謝謝〉感謝主人給了牠一個溫暖的家。這個橋段有意提醒我們斯諾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但從寫實到童話化的突然轉變,促使我們再回頭將戲從頭到尾思索一遍,不禁疑惑前面戲中我們看見的斯諾,是一隻無聲的寵物,只和三女兒瑋瑋玩,偶爾也會依在爸爸腳邊或癡癡望著等待一個摸頭之類的動作,除此之外與其他三個家人沒啥互動,更欠缺感情依附聯繫的場面描繪,因此斯諾在這個家及這齣戲中,感覺只像是寥以點綴的一抹風景,更多時候如過往雲煙一般來去,於是由牠唱出的〈謝謝〉,少了飽滿情感烘托,顯得有點虛弱無力了。

但這齣戲最困擾觀眾的並不是斯諾突然會唱歌,而是飾演這家人的演員有好幾組,光是爸爸一角就有三個演員輪流,每個人的外型、表演風格有異,失去統一,錯亂難免。過場急促,舞台設計不當,場面調度混亂也是這齣戲的一大問題。中山堂光復廳這座日治時期留存的古蹟建築空間,有一「V」字型的寬敞樓梯,這齣戲將舞台搭在一樓樓梯入口兩側,右舞台高左舞台低,當演員在低矮的左舞台,右舞台前的觀眾視線流動不順暢,更多死角;至於高起的右舞台,方形舞台周圍還多了一層階梯,那階梯寬度似乎又過窄長度過高,以致每次看演員小心翼翼上下都會為之捏把冷汗。「V」字型的樓梯戲裡被運用了幾次,效果倒是不錯,例如爸爸帶著大女兒二女兒南下找太陽,女兒在摩登的百貨公司搭上新奇有趣的電梯,物象貼近,營造出自然不造作的連結。

若再抽離回到中山堂光復廳的建築空間,古蹟之「舊」與百貨公司電梯之「新」,不同年代的時空跨越對話衍生意趣,這正是劇場可以施予的魔法。可惜《小太陽》這齣戲展現的魔法,僅僅是一瞬間如煙火的驚喜而已。

《小太陽》

演出|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劇場
時間|2014/12/20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