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丹新南做為原點的翻轉《馬克白後傳》
5月
22
2014
馬克白後傳(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1次瀏覽
劉崴瑒(台灣大學戲劇系學生)

莎士比亞的劇本中,《馬克白》一直帶有神祕的詛咒色彩,在劇場人之間,常常用「那個劇本」來取代,而不直接說出它的名字。但編劇David Greig卻偏偏選了這個劇本做延伸,並且不如大家預期的延續悲劇色彩,用生動的角色、幽默的言詞交鋒,把沉重的歷史議題鋪排成更貼合於生活,讓人可以清楚感受在時代巨輪下精緻且細微的,身為人的種種情感。

而這齣英文名為”Dunsinane”──指涉蘇格蘭的丹新南城堡,馬克白葬身之處──的作品,又如何與《馬克白》發生連結呢?故事從馬克白死去作為起點,續寫在英格蘭攻破蘇格蘭之後,整整一年內關於「入侵者」與「維持秩序」的拉鋸、介於「混亂」與「和平」之間的平衡。有趣的是,馬克白夫人在劇中不同於原《馬克白》中所描寫的發瘋而自殺,而化名為葛羅合(Gruach)以一個堅強、勇敢並且聰明的形象活著,藉由自己在蘇格蘭部落中仍具有的統治正當性,同時與英格蘭將軍西華德(Siward)周旋,於此鑑照出作為軍隊統帥的武力與具有英格蘭王室但卻軟弱的馬爾康(Malcolm)兩人面對國家認同、民族融合,試圖簡化、二分的情形中並沒有辦法得到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

這樣形象的翻轉,似乎也可以呼應最近持續沸騰的歷史課綱微調議題。莎士比亞的《馬克白》一般認為是為了阿諛國王詹姆斯一世所作,因此對於馬克白及其夫人有許多負面、偏頗的論述。而在《馬克白後傳》裡,編劇大衛以葛羅合之口,替馬克白做了這樣的辯護,「每一個國王都只能統治不到一年。但是,我的國王,統治了十五年。」另外則是當葛羅合在年輕士兵詢問她是否為女巫時,用非常詼諧的語調來調侃迷信與造謠的荒謬。以不同的視角切入,提醒著我們藝史事實與歷史論述中潛藏的價值判斷,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應如何面對自身歷史。

筆者個人很喜歡編劇筆下馬爾康這個角色,看似可以一眼看透但卻有什麼不透光的黑色地帶。在政治立場上,他看起來是決定隨眾浮沉的漁父、樂不思蜀的劉禪;面對西華德一次一次徒勞的勸諫,直至秋天的焚殺蘇格蘭人,兩人在宮廷再一次赤裸裸地對質,而馬爾康這樣地訴說關於和平:「你以為和平是一種自然常態,而矛盾衝突是偶發性的,但其實完全相反。和平只是大海死寂的表象,少見而美麗,且幾乎不可能存在。和平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在殖民與統治之間,他清楚地知道秩序的可能性遠遠超乎表面的形式,所以他選擇做個軟弱的人。而相對於西華德執行的「必要之惡」,究竟孰是孰非,可能也只有時間可以做出公允的評斷。

年輕的士兵用家書的形式貫穿四季的輪轉,擺脫統治者霸權的敘事觀點,從一個人的角度進行真切的訴說,讓我們對於歷史帶有多一點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替生活編年。而當一切我們可以說的事情都說完,彷彿就回到整個舞台最原始的設計──在凸起如山丘般的階梯頂端,一個陳舊的十字架,像是命運之神般冷冷看著我們哭、我們笑、我們想要說的事情、以及真正發生的所有。

《馬克白後傳》

演出|蘇格蘭國家劇院X皇家莎士比亞劇團
時間|2014/05/09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