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場域,多重感受《時光裁縫》
11月
30
2018
時光裁縫(漂鳥演劇社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85次瀏覽
楊力宣(自由業)

今年十一月觀賞2018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漂鳥演劇社《時光裁縫》,是一難得、特別的觀戲體驗。其表演場域設在桃園中壢老屋「中平路故事館」,為雙拼結構的日式宿舍。當舞台移轉到老舊木製的老屋中,沈澱的木香、靜謐的空間包圍著觀眾、表演者。劇團也善用屋內雙拼結構的特色,藉由左右兩邊相通的房間(每一房:居間+座敷),讓一對母女的回憶穿梭在觀眾週圍,觀看者猶如身臨其境,藉由空間、陳設、表演者重返老屋過往的時光點滴,而時光也隨著故事的推展活絡起來。

在,與不在?兩者在時間軸上同時進行著

觀賞表演前,劇團會要求觀眾隨機抽小木夾,寫著「時間流轉」或「時光裁縫」,兩者分屬不同空間,而觀眾所抽到的木夾就決定將走進誰的回憶。

表演場域分成左右空間,兩者之間有共通走道,左是「時間流轉」、右是「時光裁縫」。筆者此次抽到「時間流轉」,當表演開始時,筆者坐在左側座敷,看著居間阿眉的故事,走道的另一端傳來阿眉女兒的說話聲,但卻無從看見另一端發生什麼事,會覺得有點惋惜,然而往好處想,或許藉由這個方式,可讓觀眾聚焦在一個「主」回憶,較易凝聚對角色的情感。

表演者,一共有三人。當雨水滴落、運轉的裁縫機作響,引領阿眉女兒出場與阿眉相視著,此時另一角色圍繞在他兩身旁,筆者猜測是流徜在阿眉與女兒週圍的「時光」,偶爾喃喃自語,猶如兩人共同生活時的餘音仍繞著樑,默默回應她兩各自述說的故事。三個角色,三種「回溯記憶」的型式,當故事進行時,三者穿梭在左右房間,時而在觀眾身旁、時而在前方居間,有時又待在左右兩側的玄關處,三者保持獨立不相觸,藉由隻字片語,相互填補記憶的空隙,如同「平行時空」的概念,共存於同一空間,卻因身處不同時間點上,因而無法接觸到彼此。

聲音、光影——零碎回憶中堆疊的溫暖 

這場表演裡,聲音是很重要的輔助角色。從開場的雨滴聲、裁縫機運轉卡噠卡達作響、收音機傳來的音樂、阿眉哼歌的旋律,伴隨不斷被喚起的兒時算數的聲音:五、十、十五、二十……,串起了記憶片段逐漸被拼湊起來。來自日常週遭的聲音,創造了生活的況味與溫度,肯定了回憶具體的存在,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其二是燈光。正因為不是制式化的舞台,又是老屋,燈光的調度不那麼方便,因此要如何適時引導觀眾也是一大難題。在這戲裡,表演者會拿著手電筒或彈性地移動燈具來輔助,逐步地推展觀眾的想像,有時也會透過光影去表達角色的心境。印象最深刻的一場,就是阿眉出嫁梳妝時,透過燈光投射在紙門上的黑色身影展現出來,此刻如同阿眉人生的分野,當她套上頭紗走出來時,她已不再是自由之身,「一如衣櫃的舊衣服,亮豔的自己也結束了!」嫁予人妻,她再也不能像使用裁縫機一樣,喊停就停,凡事都得依夫家、依兒女。

導演游文綺在節目單上寫道,「我們雖已不在那了,卻因為意識到『不在』,而感覺『存在』。」看完表演回頭咀嚼這一句話,心中無限感慨。此劇,雖然僅是短短一小時的表演,卻也滿載感動與驚喜,值得親身感受!

《時光裁縫》

演出|漂鳥演劇社
時間|2018/11/04  19:30
地點|桃園市中平路故事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坐在電腦前回溯此作,引領我回到那些場景的記憶,不是鮮明的表演,而是那些殘缺、阻礙表演發展的「缺點」。(劉祐誠)
11月
16
2018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