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巫覡,等待果陀《國姓之鬼》
3月
17
2023
國姓之鬼(臺北海鷗劇場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57次瀏覽

一踏入劇場,很難不被廟門狀的舞台造景上緣,藍色的方形符咒吸去焦點。這張五方鏡符上繪製了尺、剪刀、瓶和圓鏡,代表剪除不祥、合境平安。【1】在《國姓之鬼》破敗傾頹的廟埕場景裡,這張鏡符顯得特別完整、鄭重,甚至有些突兀。

《國姓之鬼》設計了一個「戲中戲中戲」的多層次敘事結構。前半段由古翊汎、劉冠良飾演的兩位野台戲子「老闆」和「辛勞」在山野間的一座延平郡王廟前,搬演鄭成功的事蹟。

前半段意圖從另一種視角及立場重新批判鄭成功--這個僅在臺灣活動四個月餘,卻被後世極其美化、官民一致稱頌的神格人物。鶯歌鳥妖與鄭成功的激辯和對質,以及辛勞言語間對父祖遭遇的怨懟不爽,皆是從原生居民的角度詰問鄭成功這個「外來者」之於臺灣島的定位。

到了作品中段,《國姓之鬼》打開第三層敘事,兩位演員跳脫劇中腳色、以演員本人的身分向觀眾講述排練過程中遇到的怪事。接著幻境開啟,演員立地降乩,化身與鄭成功實際於歷史記載中互動、對峙過的人物--南明隆武帝、鄭芝龍、荷籍牧師亨布魯克(Anthonius Hambroek, 1607-1661)等。逐步翻掘出鄭成功忠於國家、念及至親、卻又謀略殘忍的多重形象。

此時兩位演員猶若巫覡,他們不全然操演戲曲程式,而是靈活使用演員自身累積的表演功底和身段技巧。既回應了「戲中戲中戲」的設定(兩人是以「古翊汎」和「劉冠良」的身分扮演鄭成功和一班鬼魂,而非「老闆」和「辛勞」),同時也將《國姓之鬼》真正推入陰陽的間隙,成為又虛又實的降靈現場。


國姓之鬼(臺北海鷗劇場提供/攝影林育全)

回到五方鏡符,它在廟宇中是用以劃分內外、阻擋外界的不淨污穢。剪刀朝下時剪除的是孤魂野鬼,至於如《國姓之鬼》使用一般,剪刀朝上的鏡符剪除的則是「野神」。而《國姓之鬼》的廟門佈景在全劇中旋轉了兩次,等同於結界的「內外」也翻轉了至少兩次。最終幻境破碎,留在台上的剩下腳色「老闆」和演員「劉冠良」,所有人如同《等待果陀》中的落魄老漢,在反覆重頭的舞台時間裡為真身不明的野神搬演傳奇,卻永遠到不了歷史的真實。

《國姓之鬼》猶如一場歷史神話的除魅,以多層次的搬演和敘事結構,剖開歷史解釋和鄉野傳奇對登神人物的賦權,並剪除過度美化的偉人形象。即便表演風格諧謔和鋪張,卻直面歷史發展的荒謬--無論是史籍或軼事都逃不過官民雙方的竄改和超譯,所謂歷史的真實或許從未存在。

作品落幕、燈光開啟的那刻,所有觀眾都未立即起身,等待良久才回過神來、走回現實。彷彿整個劇場都落進了《國姓之鬼》的逢魔時刻,無所遁逃。

註釋

1、本文有關五方鏡符的解釋依據,主要參照「保庇網」:〈牆上貼著剪刀!帶您認識五方鏡符〉。


《國姓之鬼》

演出|臺北海鷗劇場
時間|2023/03/11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演員們馬不停蹄宛如極限運動般忙碌演繹,就已經累到全身濕透,但身為觀眾還是忍不住期待,是否能看見這個故事主軸更深層的驚喜?
9月
16
2025
儘管演員們馬不停蹄宛如極限運動般忙碌演繹,就已經累到全身濕透,但身為觀眾還是忍不住期待,是否能看見這個故事主軸更深層的驚喜?
9月
16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國姓之鬼》打碎了線性敘事,透過多段「戲中戲」營造出不斷膨脹擴大的時空迷霧,敘事手法相當有趣,但也考驗觀眾的想像力與專注度⋯⋯
3月
27
2023
《鄭成功斬妖除魔》使用傳統戲曲虛擬身段,音樂方面意外的「保守」,老腔老調很見功力,在唱腔營造了陳年過往的聲音;在龍碽打敗鳶妖,空氣拉砲一響,彷彿在告訴觀眾,這會是一場靈活機巧,越玩越嗨的演出⋯⋯
3月
21
2023
本劇將散文當作抒情的媒介,也就是作為表達個體情感及傳達概念的工具,同時低限度處理言說主體(角色)的特殊性,讓語言成為真空的、沒有物質基礎的抽象概念堆疊,看似觸及許多議題,實則遮蔽了特定話語及其意識形態。
9月
18
2025
新作《天亮前的愛情故事》,雖然對題材的處理與表演形式的選擇,稍嫌保守,但製作規模與演出品質都有不錯水準,仍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我也期許這群年輕創作者,未來對創作能有更基進的思考:對生命課題與人我關係的探討,不止於個人情感層次,而能有更具政治性、社會性的辯證。
9月
10
2025
這場演出延續了這股真摯力量,從創作到呈現,從身體實踐到語言敘說,都回應著當代的核心提問:在深偽技術能模擬一切的時代,如何確立一個真實的「我」?答案或許就在這群青少年身上。他們不完美,卻誠實;並不無瑕,卻令人信服。
9月
01
2025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