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魅的多重宇宙《國姓之鬼》
3月
27
2023
國姓之鬼(臺北海鷗劇場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975次瀏覽

文 蔡佩伶(社會人士、電視歌仔戲養成的戲劇雜食者)

面對後疫情時代的衝擊,無形改變了劇場觀眾消費行為—意識到可支配時間的有限,開始追尋更容易引發愉悅的媒介。那麼,歌仔戲作為表演藝術還可能怎樣表現?重新奪回觀眾注意力?

若按照爭奪注意力的思路來看,《國姓之鬼》設計出需要觀眾主動思考的懸疑形式作為回應。劇情從戲班接到神秘邀演開始,嫁接人死為鬼概念,啟動生死曖昧、意識漂流的平行時空,迷霧中散落在傳說與真實的鄭成功的碎片一一再現。巨大世界觀因鄭成功的混血兒身份而成立,日本媽媽和中國爸爸構成寬廣的詮釋空間,他的生平成為各方寄託國族認同的完美容器。但編導企圖不只如此。


國姓之鬼(臺北海鷗劇場提供/攝影林育全)

《國姓之鬼》打碎了線性敘事,透過多段「戲中戲」營造出不斷膨脹擴大的時空迷霧,敘事手法相當有趣,但也考驗觀眾的想像力與專注度。像是直接讓演員做出回放狀態構成劇碼鬼打牆異狀,或利用電波雜音、閃爍燈光作為象徵傳遞平行時空的存在。戴著國姓爺面具的Crew進場重置舞台道具,就像戲曲原有的「檢場」,他們的動作也是演出的一部份,與演員共同完成第一次時空轉換,觀眾從清代回到現代的戲曲中心。此段落明示觸及現實世界與多重宇宙的企圖。一旦這個認知在觀眾心中成立,「戲中戲中戲」的實虛層疊結構隨之成立。

後續劇情在幽魂的附身和離體間推進,雙演員各自分飾多角繃緊情緒張力,層層剝下鄭成功的人格面具,透過鄭氏為人臣、為人子,甚至侵略者的千面狀態,徹底粉碎教科書呈現的鄭成功形象。然而千迴百轉之後節奏突然放緩,鄭成功回到童年,獨白曾是大鯨的前世,翻飛的水旗身段擬鯨,泛著虹光的薄紗滿場翩舞如浪。那時他仍是母親田川氏守護的頑童福松。最後,白紗覆頂那瞬間,被國姓爺召喚的我們紛紛乘浪入魔,著迷於集體記憶連結的復魅景象,走進魔幻的詩性宇宙裡。於焉,跨越想像的邊界,歌仔戲的多重宇宙幽幽展開。

《國姓之鬼》

演出|臺北海鷗劇場
時間|2023/03/11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鄭成功斬妖除魔》使用傳統戲曲虛擬身段,音樂方面意外的「保守」,老腔老調很見功力,在唱腔營造了陳年過往的聲音;在龍碽打敗鳶妖,空氣拉砲一響,彷彿在告訴觀眾,這會是一場靈活機巧,越玩越嗨的演出⋯⋯
3月
21
2023
前半段意圖從另一種視角及立場重新批判鄭成功--這個僅在臺灣活動四個月餘,卻被後世極其美化、官民一致稱頌的神格人物。到了作品中段⋯⋯
3月
17
2023
回過頭來看,這類的情感是否也是成為這整齣戲的自我批判,甚至在為弱者發聲的同時,是否其實不自覺地在收割第三世界抗爭群眾長年累月的犧牲成本,轉變爲西方藝術家所獲得的道德快感和收益?
10月
24
2024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
10月
22
2024
當戰爭爆發,人命已不屬於受保護之範疇,世界的主體是黨、是國家,所有平民都進入例外狀態,這樣「病」了的歷史時空,對照疫情下「病」了的社會,都是例外,都有徬徨,都同樣痛苦且孤獨著。
10月
19
2024
「獨善其身」透過如諧音修辭的病理化,以及重疊姥爺刑求招數名稱的不道德化,特定地被指向一種缺乏內容的空洞史觀。因此,儘管藝術家的才華顯然帶來了精緻的調度,但這並不妨礙它建立在,透過否定單薄的歷史形象──一個高度恐怖、血腥而貪婪的敵人──來團結同樣單薄的當代價值之事實。
10月
18
2024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10月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10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