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負像的堆疊與宣洩《Her Solo她的悄悄話》
10月
07
2019
Her solo她的悄悄話(妮子派對劇場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9次瀏覽
楊智翔(高雄大學專任助理)

這是一個男性缺席,卻又無所不在的現場。據演後座談時導演丁怡瑄提及,妮子派對劇場第三號作品《Her Solo她的悄悄話》(以下簡稱《Her Solo》)靈感源自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四齣劇作中的四名女性角色,包括《馬克白》(Macbeth)的馬克白夫人(Lady Macbeth)、《哈姆雷特》(Hamlet)的歐菲莉亞(Ophelia)、《奧賽羅》(Othello)的苔絲狄蒙娜(Desdemona)及《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的茱麗葉(Juliet)。劇作提供四名現代女性在面對人生困境時,有一個發聲短講的場合能任思緒奔走;四段獨白看似彼此毫無因果,擺在一起卻意外產生對話空間,劇場乘載了語言之外的負像世界,層層疊起,卻往黯夜傾去。

潔白的牆面、地板及高低垂吊的白布幔之間,四名黑衣人以「肋骨」展開幻界中的對話,些許陰冷、未知、詭異的輕笑彷若將為自己所搭建的靈堂推送至觀眾周圍。燈光明滅,其中一名黑衣人回歸演員狀態、拾起台口麥克風,向觀眾分享一段彷彿親身經歷過的回憶,有些令人辛酸、有些看似雲淡風輕,暗場後的投影揭示接下來「她」的角色,於是四人便以一人獨白、三人烘托/映照的形式共同啟動一段「她的悄悄話」。《Her Solo》就在演說、投影、獨白不斷重複的過程裡,向觀眾展現真實存在生活周遭的「她」的日常與內心小劇場,不斷切換在場/不在場/再現的跳躍空間及他說/我說/替她說的跨域語境,使一個小時的演出蔓延開來,進場前、離場後的時空負像,悄悄與戲本身接連起來。

首先出場的「馬夫人」李麗華(徐伊旻飾)是一位立委的太太,因遲遲未孕,丈夫鮮少在家甚至可能在外有小三,於是她靠數也數不清的少年在自家床上達到無數次高潮,來換取戰勝老公的幸福感,場上不斷重複數著1到12的聲響,搭配不斷噴落的淡粉色汽球,不只暗指時間鮮明的存在,也凸顯一顆顆流逝的卵子有多麼無奈與無謂。第二位上場的邱鐵男(邱正豪飾)始終期待著「男伴」能放下女友與他結婚,但兩人的關係在七年來可能僅是出差時的炮友。接著登場的戴詩穎(李潔凌飾)是一名長期受到丈夫家暴的家庭主婦,她深愛小孩以及這個家,她相信丈夫是因為愛她才會打她,不論發生任何事,只要回到廚房做重複、熟悉的料理,一切都會沒事,生活會繼續下去。最後出場的朱美玲(吳秀湄飾)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女性,同事的弟弟儘管小她十五歲還在念大學,卻向她求婚,而兩人竟也步入禮堂,過著一人年輕氣盛經常帶只是「朋友」的女生回家、一人神經兮兮付錢要他的同學幫忙抓姦的新婚生活。四段全然斷裂的情節,竟在最後朱美玲一句感慨的絮語:「時間對女人真是殘忍。」串聯收斂,扣回第一位角色李麗華失眠不斷倒數、歲月不停逝去的悲歌,也緊扣第二位角色邱鐵男對「男伴」而言,這輩子始終不是真正的女人的莫可奈何;第三位角色戴詩穎也深陷在時間的慣性中,遁入遭受家暴後還是要顧家顧小孩的迴圈,當然也警醒著朱美玲:用再多的保鮮膜包覆自己,十五歲的差距仍是差距。時間不會善待任何一個人,但同時也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殘忍的不是時間,而是悄悄話裡,那位無所不在的「男性」。

《Her Solo》提出時間之於女性的關係,在叨叨絮絮的情緒洪流裡,顯影的並非僅是表面上樂觀的自己,多的是負像中那極其矛盾、猶疑、錯亂的「男性眼中的她」。所謂「她的悄悄話」如此旁觀的第三人稱視角,事實上在《Her Solo》中顯現的是親密、直擊、關懷與心境上的淨化,尤以戴詩穎段落的物件運用最為亮眼。她瘋癲似的向我們透漏深受丈夫痛毆的同時,口中卻喃喃自語:「沒關係……我愛他……我愛我的小孩……打蛋、加鹽、倒油、煎……」,此時其他演員手中不停捏著「液態玻璃」,使其發出細碎繁雜的惱人裂聲,此舉設計在彷彿靈堂的舞台空間烘托之下,令人產生時間暫時停擺、心境全然投入的精神錯覺,簡單卻也恰到好處。

四名角色的遭遇雖無法構成世界全貌,但不可否認《Her Solo》情節安排深具真實的想像空間,對照靈感來源的莎劇角色,此劇雖未如角色原型有諸多深度可探尋,卻妙在若將四個片段擺在一起思考時,似乎以「性別」為出發的主體便有了四度相互對話的空間。四名角色互為表裡,也可能是同一個人。《Her Solo》令筆者想起今年臺北藝術節的《島嶼酒吧(臺北版)-地瓜情味了》,以「地瓜」、「調酒」串聯來自各個不同國家的新住民抒發對於「臺灣」、「島嶼」的共同/異化想像;也令筆者聯想起今年花蓮磯崎部落所演出的東海岸環境劇場《INA卡拉OK》,以「女性」、「空間」為主題點播、延展一位位部落媽媽的內心世界,同樣皆是透過「給心聲一座舞台」來探究「對自我的認同」。

從負像回到正片,《Her Solo》以「沒事就好。」為結,筆者所觀賞場次劇終時,正好有一陣響徹的救護車聲呼嘯而過,從黑暗、陰冷的悄悄話劇場走向灑滿陽光的溫熱室外,如果可歌,就一起歌;可說,那就儘管說出口吧。

《Her Solo她的悄悄話》

演出|妮子派對劇場
時間|2019/09/22 13:30
地點|高雄建軍跨域基地藝術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