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下集待續《紐約台客 NEW YORK…er》
1月
20
2017
紐約台客(唱歌集音樂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36次瀏覽
朱殷秀(自由藝術工作者)

不斷聯想到紅極一時的美國情境喜劇《六人行》,不同以往劇場形式,《紐約台客 NEW YORK…er》創造新的劇場模式,影集式的概念,分集演出台灣人到紐約追尋夢想的故事,此手法著實讓觀眾看完心癢癢,迫不及待想要觀看下一集。非常喜歡這種創新式的劇場,但感覺有點像陷阱,看了第一、二集就令人渴望繼續往下看,偏偏劇場不像一般影集下周就會更新,偏偏這次結局又像是看到最精彩的部分忽然停電而且必須維修一段時間才能復電,走出劇場後開始計算的等待時間,令人想大喊無法度「按耐」啊~難熬!但也因為現在訊息更新快速讓人好奇到時候導演會用怎樣的手法去重新勾起觀眾們的回憶。

每個影集都有一首主題曲,影集式劇場當然也要主題曲,影集式片頭為開場伴隨著主題曲介紹演員,讓我們認識劇中角色也像帶領者般帶領觀眾的心做好準備,結合《sing in the rain》、《冰雪奇緣》、《RENT》等音樂劇的音樂,讓喜愛音樂劇的觀眾一聽就有共鳴且非常洗腦,可惜整齣戲歌曲重複性太高,洗腦之餘也會產生一點膩感,那種膩感來自於走出劇場後不由自主的唱出「New York~New York~」無限循環。雖為影集式但仍保有音樂劇的樣貌,看起來輕輕鬆鬆又不失水準。唱歌集音樂劇場之前的作品幾乎是使用現有的音樂,這是他們第一次的原創音樂劇,音樂創作盧鈞右一手包辦戲中所有音樂並結合了爵士、流行等元素,豐富的音樂性非常令人驚訝並喜愛,難想像是出自剛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對於未來指日可待。

紐約是個大熔爐,怎麼樣的人都有,怎樣的人都不奇怪,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烏托邦,身在其中你能找到一個最舒服的姿勢用那些色彩保護自己,而烏托邦其實不如你想像的完美,也只有身在其中才有辦法看到外面看不透的黑暗面。看似平凡但少了她就像房子少了中柱的女主角Julia,以自己在畢業後前往紐約追夢的經驗為主軸,連結了少根筋無厘頭喜歡幻想卻一樣充滿理想的Ariel和一心呵護男朋友努力考取研究所的歐爸級男神Peter,而最吸引觀眾目光且印象深刻的應該就屬早上是正經的律師晚上會化為可愛的變裝皇后Brian/Ann,華麗的服裝加上浮誇幽默樂觀的話語,非常搶戲。追夢台客相遇在紐約的公寓,各自放膽打拼,彼此相互依靠,四位房客四種不同屬性共同點是:我們要在這裡發光,不是希望,是要!但套一句戲中詭異房東說的:誰能保證呢?這裡可是紐約!

紐約的多元文化同時也反映在演員服裝上,鮮豔卻帶有溫暖的色彩,像今年的暖冬,日常般的劇情,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而感覺到愛,不管是租屋時與房東的諜對諜,或是室友之間的相處,如果有過出國生活的經驗,這時會開始懷念起以前在國外生活的那段時光,無論那段時光是好的或是壞的,是彩色的或是參雜一點黑暗的,那都是生活。

影集療癒日常人心,影集式的劇場挑逗人心,《紐約台客 NEW YORK…er》下集待續,因為未知所以期待。

《紐約台客 NEW YORK…er》

演出|唱歌集音樂劇場
時間|2017/01/14  19:30
地點|高雄駁二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