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下集待續《紐約台客 NEW YORK…er》
1月
20
2017
紐約台客(唱歌集音樂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24次瀏覽
朱殷秀(自由藝術工作者)

不斷聯想到紅極一時的美國情境喜劇《六人行》,不同以往劇場形式,《紐約台客 NEW YORK…er》創造新的劇場模式,影集式的概念,分集演出台灣人到紐約追尋夢想的故事,此手法著實讓觀眾看完心癢癢,迫不及待想要觀看下一集。非常喜歡這種創新式的劇場,但感覺有點像陷阱,看了第一、二集就令人渴望繼續往下看,偏偏劇場不像一般影集下周就會更新,偏偏這次結局又像是看到最精彩的部分忽然停電而且必須維修一段時間才能復電,走出劇場後開始計算的等待時間,令人想大喊無法度「按耐」啊~難熬!但也因為現在訊息更新快速讓人好奇到時候導演會用怎樣的手法去重新勾起觀眾們的回憶。

每個影集都有一首主題曲,影集式劇場當然也要主題曲,影集式片頭為開場伴隨著主題曲介紹演員,讓我們認識劇中角色也像帶領者般帶領觀眾的心做好準備,結合《sing in the rain》、《冰雪奇緣》、《RENT》等音樂劇的音樂,讓喜愛音樂劇的觀眾一聽就有共鳴且非常洗腦,可惜整齣戲歌曲重複性太高,洗腦之餘也會產生一點膩感,那種膩感來自於走出劇場後不由自主的唱出「New York~New York~」無限循環。雖為影集式但仍保有音樂劇的樣貌,看起來輕輕鬆鬆又不失水準。唱歌集音樂劇場之前的作品幾乎是使用現有的音樂,這是他們第一次的原創音樂劇,音樂創作盧鈞右一手包辦戲中所有音樂並結合了爵士、流行等元素,豐富的音樂性非常令人驚訝並喜愛,難想像是出自剛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對於未來指日可待。

紐約是個大熔爐,怎麼樣的人都有,怎樣的人都不奇怪,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烏托邦,身在其中你能找到一個最舒服的姿勢用那些色彩保護自己,而烏托邦其實不如你想像的完美,也只有身在其中才有辦法看到外面看不透的黑暗面。看似平凡但少了她就像房子少了中柱的女主角Julia,以自己在畢業後前往紐約追夢的經驗為主軸,連結了少根筋無厘頭喜歡幻想卻一樣充滿理想的Ariel和一心呵護男朋友努力考取研究所的歐爸級男神Peter,而最吸引觀眾目光且印象深刻的應該就屬早上是正經的律師晚上會化為可愛的變裝皇后Brian/Ann,華麗的服裝加上浮誇幽默樂觀的話語,非常搶戲。追夢台客相遇在紐約的公寓,各自放膽打拼,彼此相互依靠,四位房客四種不同屬性共同點是:我們要在這裡發光,不是希望,是要!但套一句戲中詭異房東說的:誰能保證呢?這裡可是紐約!

紐約的多元文化同時也反映在演員服裝上,鮮豔卻帶有溫暖的色彩,像今年的暖冬,日常般的劇情,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而感覺到愛,不管是租屋時與房東的諜對諜,或是室友之間的相處,如果有過出國生活的經驗,這時會開始懷念起以前在國外生活的那段時光,無論那段時光是好的或是壞的,是彩色的或是參雜一點黑暗的,那都是生活。

影集療癒日常人心,影集式的劇場挑逗人心,《紐約台客 NEW YORK…er》下集待續,因為未知所以期待。

《紐約台客 NEW YORK…er》

演出|唱歌集音樂劇場
時間|2017/01/14  19:30
地點|高雄駁二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