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之後,應該再上層樓《結什麼什麼婚》
10月
06
2011
結什麼什麼婚(鐵支路邊創作體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43次瀏覽

演出:魅登峰劇團

時間:2011/09/23 19:30

地點:台南市公會堂

文字  楊美英

魅登峰劇團以全國第一個中老年人業餘劇團之姿,1993年於台南市創立迄今,一直備受矚目,經常存乎其定位為社團或劇團的疑問,於是,此次觀劇的前提,筆者關注的方向有二:演出場所乃是日治時期建造的古蹟,非一般傳統表演空間,將與此劇如何結合?文宣強調此劇由在地兩個不同世代的劇團攜手合作,令人好奇將有何嶄新面貌?

「納釆、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結什麼什麼婚》全劇內容大致依循古禮六法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其間穿插母女的爭吵、婆媳的嫌隙、父女或姐弟的相處,其實都無真正的矛盾或大礙,既無挑戰婚姻禮俗價值的辯證,也無個人與社會、浪漫與現實的深層抗衡──全劇在寫實、溫馨的基調上,將生活中的雞毛蒜皮以稍加誇張趣味的手法重現於舞台,整體氣氛輕鬆喜鬧,可以聽見身旁若干看似不常走進劇場的觀眾偶爾發出笑聲、或細碎的話語。

只是,對筆者而言,花了兩個半小時,看完《結》,平順的劇情略嫌平板,特別是全劇的節奏遲緩怪奇,於第一場尚稱流暢,第二場頓顯滯緩……中場休息之後,不知是否演員忘詞或疲累,有幾場甚至感到零落拖拍。

演員陣容有魅登峰劇團六人分成兩組,輪流上台飾演劇中的父母、媒人婆,姐弟,大嫂則是年輕人充任,可說角色的年齡與演員實際狀態相去不遠,符合魅登峰一向平易近人、貼近生活的特色,也因此,親子關係的悲歡冷暖、兩代之間的看法衝突,演來親切平實。以筆者觀賞場次來說,角色的建構仍有刻板平面化、缺乏內在層次、表演斷裂或不一致的老問題,若干角色的表演誇張,刻意而做作;其中飾演母親的陳玉治,雖非資深創團成員,此次擔綱演出要角,頗有大將之風,飾演女兒的劉胤含,形貌討喜,將待嫁的嬌嬌女表現稱職,與現任團長方新發飾演的父親互動自然,但從頭到尾只能拼命耍賴、吐槽、滑頭的弟弟、以及到了劇終前一刻才莫名現身的哥哥,可能為劇本缺乏立體勾勒所致。

至於視覺設計部分,該劇運用了原來禮堂的舞台上下,作為劇中角色生活的「樓中樓」,乍看甚覺有意思,可惜未能考慮觀眾視角,舞台前方地上的客廳區位,成了部分觀眾的視線不良區;且舞台的橫幅過寬,陳設繁雜,致使景深與美感俱告不足,反倒是觀賞空檔仰望公會堂的開放式木桁架屋頂結構,得以呼吸歷史建物的優雅氛圍。燈光設計也是有待加強的部分,儘管現場硬體條件限制,至少應以基本的舞台亮度、戲劇張力為優先考量,而非點綴繽紛的彩色燈花。

整體言之,從劇本的敘事脈絡聚焦於女方一家,不同於近年魅登峰內部自創舞台劇的大堆人馬上場模式,以及該劇製作行政等環節的執行規模,接近過往台南市文化基金會認養、台南人劇團協力的樣態──不難揣測繼2010年魅登峰與鐵支路邊合作「16歲劇場」之後,何以這回再次共同推出新作──既然如此,於戲劇藝術的嚴謹要求,則期待雙方更上一層樓的努力了。

《結什麼什麼婚》

演出|魅登峰劇團
時間|2011/09/23 19:30
地點|台南市公會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