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作為一種信仰《閉目入神》
12月
21
2021
閉目入神(隔離島劇團提供/攝影高于茜)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1次瀏覽

王遠博(觀眾)


「家」或是我們生存的地方,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教育建立價值,他鞏固了某一種信念,但那確實不那麼的扎實,晃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總會有異類會脫離,而這樣的脫離總是會引發某種憎恨,或者以另外一種面向來談,那是一種接近羨慕的感受。

《閉目入神》帶出了兩島之間對於自我價值的驕傲,劇中兩姐妹以移居到隔離島的姊姊(醫生)與住在瀕危小島內的妹妹(病人)作為兩個觀點,病人面對自己所相信的「他」,作為島上的領袖或者是「神」,他的所學或是他的生存,因為「他」而美好。逃去隔離島的醫生更是明顯,對於脫離控制自身的出生地,難以言喻的驕傲,因為自己的是獨特的,優秀的。所以當病人道出醫生是虛偽的時候,我其實能感受到那種極度的否定當中,來掩蓋自身的優越。

逃出去的人,一直想要把留下來的人帶走,留下來的人不斷地反駁,而不願接受任何醫療上的幫助。因為當相信的地方,所愛的地方,帶給他所有的結果,被一個叛徒所改變,那內心中的所相信對的事情,是不是又被證明是錯誤的,如果讓自己可以不斷活下去的那份信念,不斷地被辯證,不斷地被推翻,那這個相信的人,要怎麼活下去。反思當初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時,被無神論者引用作為攻擊英國國教會的手段,到最後讓〈物種起源〉成為基督教中的禁書。當病人真的離開了島,他的價值觀不斷地被推翻,他不像醫生那麼幸運,在青年時期就已經離開了島,更早接觸到外面的世界,而被留下的人只有更去相信才能可以存活,但真的脫離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少能活下去的動力。醫生貌似善意地伸出了手,但有多少「同理」的存在?


閉目入神(隔離島劇團提供/攝影高于茜)

其實就演員的詮釋,就算台詞不論有多相信或是多不能理解外頭的世界,但是他曾經有期待過有被帶離的可能,但與其相信自由,當個被「愛」或是島上那個「對」的人,比去到另外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外島,還要容易多了。而當隔離島對於這座小島決策的善意,對於長久生活在小島上的人,早不來晚不來,整座島都要毀了才來,難道不是一種徹底的偽善嗎?同理,那持續相信那最簡單的信仰,確實來得更容易。

印象深刻的是,當醫生摘下病人的紗布時,病人發現自己的眼睛看得到,第一刻感謝的是神,而不是為他拆除血塊的醫生,而當醫生不斷地揭露小島內錯誤的決策使得眾人犧牲,導致島上遍佈墓碑,而病人吶喊著這都是理所當然的。當演繹到這裡時,我回想起我妹妹曾與她的中國友人聊過中國文革時期所帶來的傷亡,她的友人回應道:「這就是共產黨所做的決定,活下來的擁有他們的價值,那些走的人,注定會被淘汰,留下優秀的人不好嗎?」當然這番話在我妹或是我耳中,都非常的聳動,但是接受的觀念不同,選擇生活的地域不同,也許認為他人價值觀荒唐的同時,我們可以去反思,台灣島內也曾經歷過戒嚴時期,我們也曾被極權統治,而現在確實也有些人懷念那時的政策,有些事情看似荒唐,但其實不需要分島內外,幾十年的時光,就能在政治的光譜上形成兩個不同的端點。

《閉目入神》最後溫情的結局,台下的我看了卻不寒而慄,對於帶來資源的這件事,我總想到那時,台灣的台商帶了大量的資源到了中國,原先帶著某種民主國家的優越感,炫耀著台灣優渥的資源,但卻沒想到對方成長的速度如此快速,成長的如此龐大,我們終究會被自己的優越感所害,最後讓我們從憐憫的那方,成為被憐憫的那方。

《閉目入神》

演出|隔離島劇團
時間|2021/12/09 19:30
地點|山峸二手書店 舊峸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探討導演手法和故事精心佈局之前,必須提及「病人」這個角色中所植入的「亡靈」(phantom)。病人在童年喪母後長年與醫師的父母同住,在「契媽」的暴力、極端宗教信仰和精神壓迫下,塑造了「契媽」的亡靈。病人偶爾以國語表現亡靈的人格,以這樣的方式與醫師對話。
1月
19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