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作為一種信仰《閉目入神》
12月
21
2021
閉目入神(隔離島劇團提供/攝影高于茜)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67次瀏覽

王遠博(觀眾)


「家」或是我們生存的地方,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教育建立價值,他鞏固了某一種信念,但那確實不那麼的扎實,晃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總會有異類會脫離,而這樣的脫離總是會引發某種憎恨,或者以另外一種面向來談,那是一種接近羨慕的感受。

《閉目入神》帶出了兩島之間對於自我價值的驕傲,劇中兩姐妹以移居到隔離島的姊姊(醫生)與住在瀕危小島內的妹妹(病人)作為兩個觀點,病人面對自己所相信的「他」,作為島上的領袖或者是「神」,他的所學或是他的生存,因為「他」而美好。逃去隔離島的醫生更是明顯,對於脫離控制自身的出生地,難以言喻的驕傲,因為自己的是獨特的,優秀的。所以當病人道出醫生是虛偽的時候,我其實能感受到那種極度的否定當中,來掩蓋自身的優越。

逃出去的人,一直想要把留下來的人帶走,留下來的人不斷地反駁,而不願接受任何醫療上的幫助。因為當相信的地方,所愛的地方,帶給他所有的結果,被一個叛徒所改變,那內心中的所相信對的事情,是不是又被證明是錯誤的,如果讓自己可以不斷活下去的那份信念,不斷地被辯證,不斷地被推翻,那這個相信的人,要怎麼活下去。反思當初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時,被無神論者引用作為攻擊英國國教會的手段,到最後讓〈物種起源〉成為基督教中的禁書。當病人真的離開了島,他的價值觀不斷地被推翻,他不像醫生那麼幸運,在青年時期就已經離開了島,更早接觸到外面的世界,而被留下的人只有更去相信才能可以存活,但真的脫離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少能活下去的動力。醫生貌似善意地伸出了手,但有多少「同理」的存在?


閉目入神(隔離島劇團提供/攝影高于茜)

其實就演員的詮釋,就算台詞不論有多相信或是多不能理解外頭的世界,但是他曾經有期待過有被帶離的可能,但與其相信自由,當個被「愛」或是島上那個「對」的人,比去到另外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外島,還要容易多了。而當隔離島對於這座小島決策的善意,對於長久生活在小島上的人,早不來晚不來,整座島都要毀了才來,難道不是一種徹底的偽善嗎?同理,那持續相信那最簡單的信仰,確實來得更容易。

印象深刻的是,當醫生摘下病人的紗布時,病人發現自己的眼睛看得到,第一刻感謝的是神,而不是為他拆除血塊的醫生,而當醫生不斷地揭露小島內錯誤的決策使得眾人犧牲,導致島上遍佈墓碑,而病人吶喊著這都是理所當然的。當演繹到這裡時,我回想起我妹妹曾與她的中國友人聊過中國文革時期所帶來的傷亡,她的友人回應道:「這就是共產黨所做的決定,活下來的擁有他們的價值,那些走的人,注定會被淘汰,留下優秀的人不好嗎?」當然這番話在我妹或是我耳中,都非常的聳動,但是接受的觀念不同,選擇生活的地域不同,也許認為他人價值觀荒唐的同時,我們可以去反思,台灣島內也曾經歷過戒嚴時期,我們也曾被極權統治,而現在確實也有些人懷念那時的政策,有些事情看似荒唐,但其實不需要分島內外,幾十年的時光,就能在政治的光譜上形成兩個不同的端點。

《閉目入神》最後溫情的結局,台下的我看了卻不寒而慄,對於帶來資源的這件事,我總想到那時,台灣的台商帶了大量的資源到了中國,原先帶著某種民主國家的優越感,炫耀著台灣優渥的資源,但卻沒想到對方成長的速度如此快速,成長的如此龐大,我們終究會被自己的優越感所害,最後讓我們從憐憫的那方,成為被憐憫的那方。

《閉目入神》

演出|隔離島劇團
時間|2021/12/09 19:30
地點|山峸二手書店 舊峸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探討導演手法和故事精心佈局之前,必須提及「病人」這個角色中所植入的「亡靈」(phantom)。病人在童年喪母後長年與醫師的父母同住,在「契媽」的暴力、極端宗教信仰和精神壓迫下,塑造了「契媽」的亡靈。病人偶爾以國語表現亡靈的人格,以這樣的方式與醫師對話。
1月
19
2024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