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該是光環舞集歡慶三十週年的時刻,藝術總監劉紹爐卻也在這一年蒙主寵召回返天家,本以為在這樣的氛圍下看劉紹爐的遺作《舞輪脈》,應很難跳脫惆悵的思緒,但是卻意外的從觀賞的過程中,感染了劉紹爐一貫的瀟灑、風趣與喜樂。
在我淺薄的接觸中所了解的輪脈或稱脈輪,意指人體的能量中心,分別為頂輪、眉心輪、喉輪、心輪、太陽輪、臍輪及海底輪,也就是頭頂、眉間、喉頭、胸口、肚臍周圍、下腹部和尾骨的位置。從各個輪穴發聲可讓氣流舒展,當氣流在各個輪穴整體走完一遭即完成一圓。光環舞集向來以尋求氣身心合一為其動作發展的基本概念,而《舞輪脈》則試圖從輪脈的發聲牽引身體的活動,在其慣用的嬰兒油的助力與阻力下,探索氣流、聲流與肢體動流的共同軌道。
上半場的三段作品由劉紹爐發想,並與舞者們共同發展而成,這三段作品分別是〈眺望〉、〈釋放和擠壓〉及〈你來我往〉,由四位舞者,王憲彬、姚凱蕾、陳瀅安和蕭靈鳳,撐起全場的演出。
王憲彬投射式的滑進舞台開啟了整晚的序幕,他和女舞者間的推、拉及聲音的變化,呈顯了光環舞集慣習的造型堆疊與詮釋手法。若干熟悉的畫面與身體形法,如張口好似呼喊的嘴形、雙腳屈曲懸空、拉放手腳形成身體的開合等,切割式的不斷出現在〈眺望〉與〈釋放和擠壓〉的段落。這些畫面偶而輕鬆詼諧,偶而凝氣祥和,彷彿行雲流水,不著痕跡的從眼前滑過。
〈你來我往〉在節目介紹上說明,這是從海底輪出發而自然成形的作品,它除了表達能量中樞與大地鏈結的意涵外,也滑出了不少聯想。當舞者進入場內後不久,在長笛即興的吹引下,三位女舞者像是受到蠱惑的爬蟲,不斷的扭動、抽搐,好像脫離不了被宰制的命運。接下來的發展,猶如開啟了光環版的三美圖畫軸。三位女舞者,姚凱蕾、陳瀅安和蕭靈鳳,宛若化身為希臘神話中的天后希拉、戰神雅典挪和愛神維納斯,她們在巴洛克式圖飾的光影投射中,肢體的蠕動與反射的身影相互輝映,有時彼此牽引有時卻相互推擠,你來我往中展開一場油園裡的爭奇鬥艷。
取代中場休息的是回顧劉紹爐舞蹈生涯的短片剪輯,片中沒有哀戚的氣息,倒是祥和欣喜的祝福他成為在天堂跳舞的快樂天使。從他的作品剪影中,驗證了虔誠信奉天主教的劉紹爐,跨越了宗教藩籬,從印度教衍化的哲理中悟道,踩踏於寬廣無邊的靈氣境界,以油舞的身體音符展現天人物我和諧的宇宙觀。
舞者們在沒有劉紹爐的指導下,將他們的集體創作串起了下半場的節目,從身體與繩索間的關係變化鋪陳了四個段落,但實際上也可視為一個作品。四個段落間,較大的差別在於音樂的變化,而動作、隊形、滑動或發聲的呈現等方面則大同小異。雖然秉承的仍是光環舞集的慣習再製,但在微妙而細小的節點上,仍能從觀感層面的架構上,劃出和上半場的差異。這場由團員們自己拼貼的〈曲・直的油戲〉,減縮了嚴肅的氛圍,增添了玩樂的愉悅。
《舞輪脈》彷彿是劉紹爐帶領光環舞集,將所有的輪穴走完一遭後所完成的圓點。它也成了一個轉折點上的演出,未來的光環舞集如何從這個圓再出發或如何持續運作,將是個需要被關注的點。
《舞輪脈》
演出|光環舞集
時間|2014/09/25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