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台爭唱,阿誰第一?《無影》
12月
16
2014
無影( 明德少女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69次瀏覽
劉美芳(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大稻埕戲苑為專案留下的檔期,先以慶祝台北建城為由,搬演民間傳奇;而後交由新成立的明德少女歌劇團接續演出。雖說是新立案的劇團,卻是龍虎臥藏,絕非初涉江湖的嫩稚幼雛。主事者林明德縱橫劇場許久,從台前演員到幕後執行,歷任各種職務,無所不能。為人作嫁多年,蓄勢已久能量既足,便成立劇團實踐創作理念。挾其長期積聚的豐沛人脈,廣發英雄帖,邀聘雄據各方的豪傑同場較技,競相飆戲。更以少女歌劇團稱名,舉目氍毹雖難以窺見少女形影,竟似時空霎時翻轉,瞬間重回歌仔戲盛世,喚醒沉睡的內台名團,再現故往璀璨風韻。而大稻埕戲苑的仄陋細巧,正宜於引發觀眾復蹈昔時「第一劇場」、「淡水戲館」昌繁的揣想。

創團劇作名為《無影》,手上兩張宣傳文宣皆以「推理歌仔戲」自許,誘引觀眾探其真相;但又強調是「人性良知與心魔的纏鬥」,意欲經由作品探究人性諸般糾結,與不見影蹤的心魔交戰。全劇究竟是講求邏輯推理,一切以證據說話的科學辦案?或是重在刻劃人心的黑暗面,殺人事件不過是邪魔驅動的結果?還是難以取捨,希冀二者能得兼的貪求?意圖涵括的概念溢乎戲文之外,創作者思維游移,於是作品忽此忽彼,模糊了呈述的軸心。情節邏輯、人物性格安排上疵誤處處,才提襟袖便擋不住肘膝見露的窘境。不可見的心魔(無影?)終究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只好在終了前以幕後配唱交代「無影做煞,期待的是有影」;啥是「有影」?主體不明,只怕續集裡影子還是難以看得清楚!

匯聚諸多實力豐足演員的參與演出,是本劇一大吸睛處。唱將滿台,引吭轉喉,悅耳動聽;惟美聲轉腔運用稍嫌頻繁,歌仔情緻韻味不免有所折損。而要讓場上不同劇團的重要成員,願意放下各自高踞的身段,捐棄本位攜手合作,挑戰難度甚高。正因演員個個本事名氣兼具,既慨然跨刀助陣,戲文結構輕重的份量便不宜太有差別,人人都得有足堪發揮的主要段落。於是藉由跳躍時空的手法,讓早已身故的妻子與老爺,能有現形表現的機會。戲甫開場便被視為落水身亡的新郎,不只利用序場剖析心情,還有過往夫妻恩愛的回溯。老夫人喪子的哀慟、悔怨心魔所擾等抒懷唱段;新婚妻子靈前假意哭號、驚詫吐實的炫技身段......。諸多安排設計合理與否,似已非編導考量重點;大咖演員以聲名技藝成就演出,也往往成為難以捨卻的包袱,反增枝節平添負累。

舞台技術表現是演出另一亮點,製作人手下有一幫長期工作的夥伴,經常承接其他劇團的舞台執行任務;此番為自家主子效力,表現自是無庸挑剔。戲未開演,十扇門板與家丁縣官們便已現身舞台,引領觀眾由喧鬧真實進入虛幻的劇場氛圍。門板景片跳脫純然展示環境功能,以最克難的人力推移方式,建構多樣的組合變化。配合交織時空的劇情發展,在窄仄窘乏的戲台上滿場騰飛,創造諸多動態場面的想像。不禁遐想,若在較大的劇場演出,crew們或許還能在戲中穿插一段門片舞蹈呢!

新團新戲,籌備既久,觀眾期待也高;及至推出,演出卡司,排場規模,俱是一時之選。擔心的是這夢幻般組合,是偶一為之的捧場人情?還是從此建立典範,打破名角不同台競演的慣例?不禁想起「跨世紀千禧崑劇菁英大匯演」,集結六大崑劇團二十幾位一級演員訪台聯演,場上各逞所能,看得觀眾流連劇場不捨遽離。臺灣歌仔戲的小劇壇,何時也能有這樣的精采?明德少女歌劇團已邁開嘗試的步履,期待日後更多良性較藝、互相成就的機緣!

《無影》

演出|明德少女歌劇團
時間|2014/12/07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