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做」的過程《做掉她》
6月
05
2015
做掉她(林政億 攝,黑眼睛跨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8次瀏覽
劉宗鑫(社會人士)

在全球恐怖主義的威脅下,我們試著和外星人溝通,所有留言已刪除,而口供有點好笑。奇怪捏!爸媽最愛的冷凍鮭魚斷貨了,這部色情電影裡的粒子物理學教授說要「相信自己」,但新的ANNY卻留下一張紙條上頭寫著:無題(100字)和貴住戶收,那位鄰家女孩則朗誦著愛情與意識形態的悲劇,重複說著:「鏡頭熱愛你!」

……

這部作品的十七個片段是可以隨意拼湊組合,恰如所探討的議題:何謂真實?,每個人接收的都只是一部份的隻字片語,每個人擁有的版本都不一樣。

一開始只是隱隱約約粗略知道呈現方式。後來看到粉絲頁的演出地圖說明才明白原來整座南海藝廊都是這次表演的舞台場地,很快聯想到紐約的”Sleep No More”,但沒到過紐約沒親自看過,不確定類似的形式到底差異處為何,況且還沒親自「做」之前,一切都不算數,不知道。

一開始的等待入場,工作人員指揮排隊動線,發放地圖和指示說明其實就已經是演出的一部份了。相較於傳統的戲劇演出為觀眾乖乖坐在位置上看著台上演員,《做掉她》是一種「主題樂園」式的參與體驗。觀眾自己選擇想要的動線,看著地圖裡各個「意味不明」或「日常標語」般的片段名稱,自行決定「做」的方式。

因為這樣的設定是所有人都可以走進來參與,在演出過程中導演其實會四處來巡場確認各處的狀況。演員是否會因為這樣的「巡堂」而受到影響呢,觀眾或者導演的「在」與「不在」成為一個變因。而另一種情況是假如觀眾也跳下去和演員直接互動,這樣還會在預期預設的發展範圍內嗎,總會有無法料想到的發展吧?可惜當時所參與的場次這樣的情況沒有發生,在「口供」那一橋段,觀眾還是一般路人旁人的姿態,靜靜看著審問發生,等著被演員cue上來互動。如果有「意外」的話,會怎麼收場?

還有串場。分散各處的橋段之間的細節安排花了不少心思,很想得知演員們的「輪班」機制,在參與的過程中,一直採取四處游擊的方式,希望能夠找到空隙,各處事件發生的當下,其他角落是在安排蟄伏什麼嗎?舞台和後台的分界在哪裡?一個時空一個肉身肖想當全知的上帝終究還是只能以管窺天,看到你所侷限視野所看到的東西,無法參透。

導演劉容君在文宣上提及這次採用的馬丁‧昆普文本,當年遊英的她對英國是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從英國當代的文本挪移到台灣時空背景下的轉化這部份也是我所好奇的,最後的「色情電影」記者會算是蠻台灣在地的景觀吧,大眾媒體上所熟悉的搬演。而身處在英國跟台灣的女性,是否會有相同的處境遭遇?

Anny是誰根本不重要,也不會有標準答案。每個觀眾所參與的路線、順序、少看或重複看所決定的版本都不會相同,這十七個片段構成「她」,但也不可能會是完整的「她」。她是被建構出來的,永遠都只會是一部份的「真實」而已。怎麼做掉,全都取決於你。

《做掉她》

演出|黑眼睛跨劇團(劉容君)
時間|2015/05/07 16:30
地點|台北市南海藝廊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彈性流動的細節不乏出現於此次演出中。導演基本掌握了《做掉她》此文本與觀眾互動的核心,而細節處理亦毫不馬虎。(何應權)
5月
23
2015
滲入式的戲劇敘事中,觀眾開始拼湊被演出的「故事」,一探神秘的主角ANNE。空間就是敘事,觀眾透過行走,選擇所存在的空間,參與了自己的非線性敘事。(馬慧妍)
5月
18
201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