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消費,女性show on《羞昂APP》
10月
22
2012
羞昂APP ( 莎妹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731次瀏覽
薛西

《羞昂APP》以素有胯下界天后之稱的暢銷作家宅女小紅(「羞昂」正是小紅的台語發音)為主角,試圖透過羞昂形象的再現,表述OL生活的困乏與振作。創作者建構了一套從「Show On」到「Show Must Go On」的敘事,劇本語言平易近人,飾演羞昂的謝盈萱,節奏掌握得宜,舉手投足之間皆具說服力。不過,嚴格來說這並非獨角戲,另一位演員,也是劇場常青樹的Fa扮演「旁白」,羞昂說的每一句話的潛台詞,就這樣陸陸續續被逼講出來,屢屢惹來哄堂大笑。

在羞昂的OL生活抒發的場景之後,接著依續為甫出版《第一次告白就上手》但其實擁有五次婚姻的婦人,以及因小三事件被頻頻追問的優雅名媛,這樣的敘述策略,是將辦公室OL身分的羞昂,與其他不同社會身分的女性並置、對照,揭露這些女性在人前與人後、穩定自主或光鮮亮麗背後的受抑,另一方面亦試圖把視角拉遠,從而尋找、建立女性「被看」的共通性。

此外,《羞昂APP》也運用大量的「一個人」的話語,鋪陳羞昂代表的單身女性生活,這也不免令人想到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提出的「一個人的經濟」,他認為這是由於高齡化、少子化和網路化三個時代因素而形成的;還有一個社會因素就是經濟不景氣,物價指數與薪資的漲幅並不一致,對年輕人來說,房價的高漲也促使他們寧願多做一個人的消費,拋棄過去買房是人生目標的觀念。自轉星球出版社在今年四月出版試刊號的《練習》雜誌,主題是「一個人」,內容包括「10幅:一個人的生活風景、10餐:一個人從容完食、20段:一個人的獨處時光、透視一個人心理測驗+5堂練習課」等,也可說是符合大前研一的經濟觀察。

但《羞昂APP》最終並沒有提供什麼關於看待OL的新穎觀點,也沒有要牽連這樣的經濟趨勢/社會氛圍的意圖,它比較是在一種淺顯諧趣的調度時空裡,讓演員與技術盡量達到高水平,不過OL羞昂的低存在感,並沒有被更立體地表現出來,因此文本的深度與厚度相對薄弱許多,但的確是一場很有娛樂性的演出。

《羞昂APP》六月份啟售時的文案寫著「人生就是不停的消費;消費,決定了你是誰!」但我們最終看到的這個劇場文本,其實並沒有把「消費」表現出新的格局(不過兩位演員的表現的確相當精采)。或許,創作者的「觀點」是表現在中間那段透過對於藝術的戲謔般的質疑(藝術性、文學修辭)、先行預測評論人看完戲的反應(老梗、膚淺)云云,但就文本結構來說,其與上下文的關連性都不強,反而遠離了既有的脈絡。不妨學習當網友指正羞昂文章別字時,她「被糾正了也不會改,還回『這樣是不是很瀟灑』」的精神(參見節目單內羞昂的訪談),繼續認真地通俗下去。

另一個觀看《羞昂APP》或者要再拉遠視角,涵括莎妹劇團近作《膚色的時光》的角度,來自製作端的思考。許多人應該都還對《羞昂APP》第一週演出票券三天內秒殺的盛況記憶猶新(第二週「超激賣加演場」也賣得很快),或也還記得2009年掛著「誠品春季舞臺」之名的《膚色的時光》,在誠品信義店6F展演廳連演19場幾近完售的情形(而此劇今年又將於11月以「2012誠品戲劇」之名重演)。恰逢這一期《PAR表演藝術》雜誌製作「票房長紅的5個問號」專題談論表演藝術行銷,莎妹劇團這幾年在行銷上的披荊斬棘,想來更是值得觀察研究。

《羞昂APP》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時間|2012/10/20 19: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東3館烏梅酒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羞昂APP》表演形式很卡通,卡通化的肢體動作並不少見,從卓別林到周星馳到金凱瑞到張衛健都有類似的作品,不過將誇大表情動作放在小型實驗劇場,倒像極了一張張真人漫畫;再者,既然舞台動作極盡誇張之能事,對白則要設計得很跳tone才合味。說到這裡,不得不令人佩服獨撐全局、一路逗哏到底的女演員謝盈萱,她那種歇斯底里帶著神經質的演法,居然成功掌控了全場情緒。(吳奕均)
10月
23
2012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