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劇場的學院展現《Preparadise Sorry Now》
11月
19
2012
Preparadise Sorry Now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5次瀏覽
謝東寧

1968年五月,法國巴黎的大學生發起了影響全世界的「六八學運」,運動尚未歇息的七月,第22屆亞維儂藝術節,來自美國的生活劇場Living Theatre受邀演出,他們在這個革命進行的熱潮,在戲碼《Paradise Now》的演出當中,向觀眾大聲疾呼「走出劇場的牢籠」,並真的在演出後,率領群眾上街遊行,生活劇場在當時認為,離開劇場、走上街頭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人類烏托邦天堂。

隔年德國的電影、劇場導演法斯賓達,卻違逆了歐洲這股能量充沛、狂亂激進的階級抗爭之夢,以一對英國年輕連續殺人犯的真實社會事件為故事,寫下了劇本《Preparadise Sorry Now》,劇中共有三個人物,每一場景都是其中兩人聯手,對抗少數的一人,並詳細描述這對兼具法西斯、薩德侯爵信徒的情侶,於日常生活細節中,對於性、暴力與救贖的混和矛盾。法斯賓達並不認為天堂離我們這麼近,在準備成為天堂之前,真實的世界總是充滿了「Sorry」。

去年在牯嶺街小劇場以充滿張力的《沃伊采克》,為台北小劇場帶來一番衝擊的法國劇場導演Franck DIMECH,此次受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的邀請,客座並導演了這個法斯賓達的劇場作品,其充滿歐陸總體劇場思維、與強烈個人導演風格的演出,不僅再次體現了劇場,必須與社會當下時空深刻地連結,並且在教育劇場的範疇,其工作方法更是全體學院師生的一次難得之學習。

在全白冰冷彷彿一座工廠的巨大封閉空間中,橫在舞台上方的兩支鐵灰色橫桿,掛著兩個如監視器般的自動遙控探照燈。舞台的左前方有一個洞,如天使般純潔的女演員,屢次在洞口的邊緣快要墜落──沒錯,這是地獄的洞口,而上方正上演彷彿煉獄的人間。全劇以「片段」Fragment式的拼貼,共以三組材料各自發展,模仿「立體主義」畫派及電影蒙太奇效果,從不同角度、面向的段落詮釋,來共同組合這一個簡短的故事。材料的內容包括,以展現各種暴力形式的《對峙》、敘述故事正文的《沼澤情人》與色情暴力之後,尋求宗教救贖的《儀式聖歌》。

劇情的主導是一位光頭如僧侶的裸上半身少年為說書人,他邊說著故事,舞台後現代多焦式地同步上演各種延伸故事演繹的場景,如同德國舞蹈劇場常見的身體畫面,但本劇以更畸形、變態的方式呈現,甩人、撞牆、裸露、性愛、暴力、軍隊、同志、妓女、跨性人…,毫無禁忌的大膽任意拼貼,來呈現這個失去理智的人類瘋狂世界。而相對於這份獸性,舞台後方空間,以假扮的中產階級虛情假意家庭,展現即使擁有所謂文明,但是更加做作殘酷病態的「Preparadise」。

劇中主題還是環繞在關於法西斯主義,但導演卻將這份暴力,細細滲透在由演員所發展出來的生活場景之中,例如男人嘲笑妓女、而妓女厭惡變性人,顯現了法西斯暴力在社會中的無所不在;而大膽裸露的身體、與年輕身體對於性的動物性衝動與暴力,更如同帕索里尼《索多瑪120天》電影,在舞台上展現關於施虐與受虐的變態儀式。並且在這種種緩慢進行的暴力中,伴隨著演員們的現場歌聲與各式彈奏的樂器優美旋律,於寧靜優雅中隱藏的殘敗不堪,更讓觀眾隨時保持布雷希特式的疏離警覺與思考──歐陸當代劇場的主要特徵,在此清楚地展現。

如此直接大膽、揭露人類(社會)問題核心的學院演出,甚至在學院外頭的劇場界,也更值得來觀摩學習,看大家拚命在顧票房、拚文創之餘,是否遺忘了劇場,原本擁有的強大力量?

《Preparadise Sorry Now》

演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時間|2012/11/11 14:30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法蘭克此次在形式上最常使用並置(juxtaposition)、複調(polyphony)、多語現象來呈現劇本多重的敘事聲音。分割畫面、多頭語言時時對觀眾視覺、聽覺密集的考驗充斥著整個舞台。(葉根泉)
11月
26
2012
導演手法(調度安排)的自在、自信和自然,平實地讓人詫異,在上舞台區進行的那場「餐宴」,在杯盤交錯的平淡中,我們眼睜睜地看見被害人(兒童)被捆綁或被懸吊,著實叫人毛骨悚然。(傅裕惠)
11月
20
2012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