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劇場的學院展現《Preparadise Sorry Now》
11月
19
2012
Preparadise Sorry Now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4次瀏覽
謝東寧

1968年五月,法國巴黎的大學生發起了影響全世界的「六八學運」,運動尚未歇息的七月,第22屆亞維儂藝術節,來自美國的生活劇場Living Theatre受邀演出,他們在這個革命進行的熱潮,在戲碼《Paradise Now》的演出當中,向觀眾大聲疾呼「走出劇場的牢籠」,並真的在演出後,率領群眾上街遊行,生活劇場在當時認為,離開劇場、走上街頭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人類烏托邦天堂。

隔年德國的電影、劇場導演法斯賓達,卻違逆了歐洲這股能量充沛、狂亂激進的階級抗爭之夢,以一對英國年輕連續殺人犯的真實社會事件為故事,寫下了劇本《Preparadise Sorry Now》,劇中共有三個人物,每一場景都是其中兩人聯手,對抗少數的一人,並詳細描述這對兼具法西斯、薩德侯爵信徒的情侶,於日常生活細節中,對於性、暴力與救贖的混和矛盾。法斯賓達並不認為天堂離我們這麼近,在準備成為天堂之前,真實的世界總是充滿了「Sorry」。

去年在牯嶺街小劇場以充滿張力的《沃伊采克》,為台北小劇場帶來一番衝擊的法國劇場導演Franck DIMECH,此次受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的邀請,客座並導演了這個法斯賓達的劇場作品,其充滿歐陸總體劇場思維、與強烈個人導演風格的演出,不僅再次體現了劇場,必須與社會當下時空深刻地連結,並且在教育劇場的範疇,其工作方法更是全體學院師生的一次難得之學習。

在全白冰冷彷彿一座工廠的巨大封閉空間中,橫在舞台上方的兩支鐵灰色橫桿,掛著兩個如監視器般的自動遙控探照燈。舞台的左前方有一個洞,如天使般純潔的女演員,屢次在洞口的邊緣快要墜落──沒錯,這是地獄的洞口,而上方正上演彷彿煉獄的人間。全劇以「片段」Fragment式的拼貼,共以三組材料各自發展,模仿「立體主義」畫派及電影蒙太奇效果,從不同角度、面向的段落詮釋,來共同組合這一個簡短的故事。材料的內容包括,以展現各種暴力形式的《對峙》、敘述故事正文的《沼澤情人》與色情暴力之後,尋求宗教救贖的《儀式聖歌》。

劇情的主導是一位光頭如僧侶的裸上半身少年為說書人,他邊說著故事,舞台後現代多焦式地同步上演各種延伸故事演繹的場景,如同德國舞蹈劇場常見的身體畫面,但本劇以更畸形、變態的方式呈現,甩人、撞牆、裸露、性愛、暴力、軍隊、同志、妓女、跨性人…,毫無禁忌的大膽任意拼貼,來呈現這個失去理智的人類瘋狂世界。而相對於這份獸性,舞台後方空間,以假扮的中產階級虛情假意家庭,展現即使擁有所謂文明,但是更加做作殘酷病態的「Preparadise」。

劇中主題還是環繞在關於法西斯主義,但導演卻將這份暴力,細細滲透在由演員所發展出來的生活場景之中,例如男人嘲笑妓女、而妓女厭惡變性人,顯現了法西斯暴力在社會中的無所不在;而大膽裸露的身體、與年輕身體對於性的動物性衝動與暴力,更如同帕索里尼《索多瑪120天》電影,在舞台上展現關於施虐與受虐的變態儀式。並且在這種種緩慢進行的暴力中,伴隨著演員們的現場歌聲與各式彈奏的樂器優美旋律,於寧靜優雅中隱藏的殘敗不堪,更讓觀眾隨時保持布雷希特式的疏離警覺與思考──歐陸當代劇場的主要特徵,在此清楚地展現。

如此直接大膽、揭露人類(社會)問題核心的學院演出,甚至在學院外頭的劇場界,也更值得來觀摩學習,看大家拚命在顧票房、拚文創之餘,是否遺忘了劇場,原本擁有的強大力量?

《Preparadise Sorry Now》

演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時間|2012/11/11 14:30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法蘭克此次在形式上最常使用並置(juxtaposition)、複調(polyphony)、多語現象來呈現劇本多重的敘事聲音。分割畫面、多頭語言時時對觀眾視覺、聽覺密集的考驗充斥著整個舞台。(葉根泉)
11月
26
2012
導演手法(調度安排)的自在、自信和自然,平實地讓人詫異,在上舞台區進行的那場「餐宴」,在杯盤交錯的平淡中,我們眼睜睜地看見被害人(兒童)被捆綁或被懸吊,著實叫人毛骨悚然。(傅裕惠)
11月
20
2012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