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劇場的學院展現《Preparadise Sorry Now》
11月
19
2012
Preparadise Sorry Now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1次瀏覽
謝東寧

1968年五月,法國巴黎的大學生發起了影響全世界的「六八學運」,運動尚未歇息的七月,第22屆亞維儂藝術節,來自美國的生活劇場Living Theatre受邀演出,他們在這個革命進行的熱潮,在戲碼《Paradise Now》的演出當中,向觀眾大聲疾呼「走出劇場的牢籠」,並真的在演出後,率領群眾上街遊行,生活劇場在當時認為,離開劇場、走上街頭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人類烏托邦天堂。

隔年德國的電影、劇場導演法斯賓達,卻違逆了歐洲這股能量充沛、狂亂激進的階級抗爭之夢,以一對英國年輕連續殺人犯的真實社會事件為故事,寫下了劇本《Preparadise Sorry Now》,劇中共有三個人物,每一場景都是其中兩人聯手,對抗少數的一人,並詳細描述這對兼具法西斯、薩德侯爵信徒的情侶,於日常生活細節中,對於性、暴力與救贖的混和矛盾。法斯賓達並不認為天堂離我們這麼近,在準備成為天堂之前,真實的世界總是充滿了「Sorry」。

去年在牯嶺街小劇場以充滿張力的《沃伊采克》,為台北小劇場帶來一番衝擊的法國劇場導演Franck DIMECH,此次受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的邀請,客座並導演了這個法斯賓達的劇場作品,其充滿歐陸總體劇場思維、與強烈個人導演風格的演出,不僅再次體現了劇場,必須與社會當下時空深刻地連結,並且在教育劇場的範疇,其工作方法更是全體學院師生的一次難得之學習。

在全白冰冷彷彿一座工廠的巨大封閉空間中,橫在舞台上方的兩支鐵灰色橫桿,掛著兩個如監視器般的自動遙控探照燈。舞台的左前方有一個洞,如天使般純潔的女演員,屢次在洞口的邊緣快要墜落──沒錯,這是地獄的洞口,而上方正上演彷彿煉獄的人間。全劇以「片段」Fragment式的拼貼,共以三組材料各自發展,模仿「立體主義」畫派及電影蒙太奇效果,從不同角度、面向的段落詮釋,來共同組合這一個簡短的故事。材料的內容包括,以展現各種暴力形式的《對峙》、敘述故事正文的《沼澤情人》與色情暴力之後,尋求宗教救贖的《儀式聖歌》。

劇情的主導是一位光頭如僧侶的裸上半身少年為說書人,他邊說著故事,舞台後現代多焦式地同步上演各種延伸故事演繹的場景,如同德國舞蹈劇場常見的身體畫面,但本劇以更畸形、變態的方式呈現,甩人、撞牆、裸露、性愛、暴力、軍隊、同志、妓女、跨性人…,毫無禁忌的大膽任意拼貼,來呈現這個失去理智的人類瘋狂世界。而相對於這份獸性,舞台後方空間,以假扮的中產階級虛情假意家庭,展現即使擁有所謂文明,但是更加做作殘酷病態的「Preparadise」。

劇中主題還是環繞在關於法西斯主義,但導演卻將這份暴力,細細滲透在由演員所發展出來的生活場景之中,例如男人嘲笑妓女、而妓女厭惡變性人,顯現了法西斯暴力在社會中的無所不在;而大膽裸露的身體、與年輕身體對於性的動物性衝動與暴力,更如同帕索里尼《索多瑪120天》電影,在舞台上展現關於施虐與受虐的變態儀式。並且在這種種緩慢進行的暴力中,伴隨著演員們的現場歌聲與各式彈奏的樂器優美旋律,於寧靜優雅中隱藏的殘敗不堪,更讓觀眾隨時保持布雷希特式的疏離警覺與思考──歐陸當代劇場的主要特徵,在此清楚地展現。

如此直接大膽、揭露人類(社會)問題核心的學院演出,甚至在學院外頭的劇場界,也更值得來觀摩學習,看大家拚命在顧票房、拚文創之餘,是否遺忘了劇場,原本擁有的強大力量?

《Preparadise Sorry Now》

演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時間|2012/11/11 14:30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法蘭克此次在形式上最常使用並置(juxtaposition)、複調(polyphony)、多語現象來呈現劇本多重的敘事聲音。分割畫面、多頭語言時時對觀眾視覺、聽覺密集的考驗充斥著整個舞台。(葉根泉)
11月
26
2012
導演手法(調度安排)的自在、自信和自然,平實地讓人詫異,在上舞台區進行的那場「餐宴」,在杯盤交錯的平淡中,我們眼睜睜地看見被害人(兒童)被捆綁或被懸吊,著實叫人毛骨悚然。(傅裕惠)
11月
20
2012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