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歌際會,零落亦不亂《亂紅》
5月
30
2012
亂紅(陳又維 攝)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5次瀏覽

演出:二分之一Q劇場

時間:2012/05/27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文 楊純華

李香君血濺扇底、點染桃花,本是孔尚任撰寫《桃花扇》傳奇的一次美學加歷史的雙重思考,正所謂「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舞臺在空間安排上恰到好處地折射出這份雙重內涵:右舞臺巨幅水墨紗窗始終籠絡著以侯方域為主軸的歷史人物所可能「溢出」的各式心理圖景,左舞臺則適時起到了 「收」的功效,迷亂的歷史情緒得以歸入書房——一個內斂的自省空間,家國興亡得以沉澱。觀眾借由視點轉換,便能自然而然追隨侯方域經驗一種個人始終無法自外于歷史的矛盾心境。不妨說,舞臺的極簡風格正好可以視作桃花扇的那層底色,以供故事的「亂紅」基調作第一層點染。

再來是形制上諸多戲曲元素的加盟。把握到了「桃花亂落紅如雨」的基調,是保證崑曲以外二分之一的其他元素不致大亂的前提。「清侯」對話「明侯」,將兩個侯方域二元並置,是穩紮穩打的崑曲與歌仔戲進行「跨劇種」合作的大膽嘗試,彷彿也是在呼應桃花扇的點染美學,觸發的是以崑曲為底色,於舞臺上由其他劇種插花點染的另一重景觀。劇種差異不小,而板式變化體、曲牌體與雜綴體在音樂上的相遇,卻能夠做到不著痕跡,樂師值得一表,亦足見歌仔戲編劇(施如芳)爲了與崑曲融合而在文辭「雅」化方面所下的工夫。

《亂紅》因為歌仔戲的加入打開了「潘朵拉魔盒」。敘事上零散安插一些戲謔「梗」,如將桃花內涵竟自溯源到夸父追日時的杖化桃林、阮大鋮則毫無徵兆變成了侯方域的「背後靈」;表演上,吳雙飾演的優人橫跨生、旦等多行當、「跨劇種」的詮釋,更為此劇「添亂」不少;角色上,更有遊離於故事之外帶有濃重山東口音的說書人穿梭其間,形成滑稽的古今對照……這一切零亂,均始自某種融合的初衷。

融合,換個角度來說,也是雙方各退一步的妥協。崑曲唱詞分量明顯減少,不得不以大量韻白來與歌仔戲小生(李佩穎飾)同台「飆戲」。整場戲下來,可以感覺「崑侯」(楊汗如飾)始終憋著一股氣,不能大段抒情,身段的靜謐優雅亦反成劣勢,輕易便被鑼鼓喧天的板式變化節奏頻頻蓋過;相應的,歌仔戲部份,本身濃烈活潑的民間氣息也面臨著文辭「雅」化後生動性減弱的事實,只是觀眾一時還迷醉在歌仔戲小生漂亮的身段和勾魂攝魄的風度中,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另一個問題是,爲什麽偏偏是歌仔戲?其中是否暗含了一種有意強調文化本土性、以之「抗衡」某種自外於台灣本土文化脈絡的強勢傳統藝術的意識形態訴求?(這可能又是另一個話題了。)當然,一次偶然的「跨劇種」碰撞似乎也沒必要「上綱上線」到怎樣的程度。崑曲與歌仔戲的合作,於此處不妨看成是一種良性的劇種融合:崑曲在鬧場中的乏力(唱詞明顯減少、韻白較河洛話不夠俚俗生動、身段較京劇不夠粗放),毋寧視為一次大度的「下放」;歌仔戲則以迅速精緻化的努力,發揮了一個年輕的民間劇種所可能蘊含的最大潛能(由歌仔戲小生魅力可見一斑)。二者動靜相宜,以至於中間加入了一段精彩的編腔融合,都不能不算是一次值得書寫的因緣際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原本以為「正義」的問題都給楊牧、汪宏倫說完了。最近赫然發現,「轉型正義」的問題或許不在「正義」,而是「轉型」。誠如汪宏倫所指出的,「轉型」的原意是一個有具體歷史脈絡、階段性任務的「過渡時期」,而當前的問題正是用「正義」的超級政治正確和「人權」的普世性,掩蓋了對於現在究竟處於哪一個歷史階段的辨認。我們正經歷的「轉型」究竟是什麼?
4月
18
2024
同時,我愈來愈感覺評論場域瀰漫一種如同政治場域的「正確」氣氛。如果藝術是社會的批評形式,不正應該超越而非服從社會正當性的管束?我有時感覺藝術家與評論家缺少「不合時宜」的勇氣,傾向呼應主流政治的方向。
4月
18
2024
首先,出於個人感覺的主觀陳述,憑什麼可作為一種公共評論的原則或尺度呢?我深知一部戲的生產過程,勞師動眾,耗時費工,僅因為一名觀眾在相遇當下瞬息之間的感覺,便決定了它的評價,這會不會有一點兒獨斷的暴力呢?因此我以為,評論者對「我覺得」做出更細緻的描述及深入剖析,有其必要。
4月
11
2024
「我」感到莫名其妙,「我」的感動,「我」沉浸其中,在修辭上會不會不及「觀眾」那麼有感染力?而且「觀眾」好像比「我」更中性一點,比「我」更有「客觀」的感覺。
4月
11
2024
對我來說,「文化」其實更具體地指涉了一段現代性歷史生產過程中的歸類,而懂得如何歸類、如何安置的知識,也就是評論分析的能力,同時更是權力的新想像。
4月
11
2024
假如是來自京劇的動作術語,比如「朝天蹬」,至少還能從字面上揣摹動作的形象與能量:「腳往上方」,而且是高高的、狠狠用力的,用腳跟「蹬」的樣子。但若是源自法文的芭蕾術語,往往還有翻譯和文化的隔閡。
4月
03
2024
我們或許早已對「劇場是觀看的地方」(源自「theatrum」)、「object」作為物件與客體等分析習以為常,信手捻來皆是歐洲語系各種字詞借用、轉品與變形;但語言文字部並不是全然真空的符號,讓人乾乾淨淨地移植異鄉。每個字詞,都有它獨特的聲音、質地、情感與記憶。是這些細節成就了書寫的骨肉,不至有魂無體。
4月
03
2024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于素貞透過操偶白素貞、投射許仙、扮演法海,來消化「妖種」所留下的創傷,最終拾回具備能動性的自己。于素貞不可能也不會因成為神通廣大的白素貞而解決問題。於是當于素貞最後唱完「只剩我一人」後,便默默將耳環取下,
8月
3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