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還是拼貼?《空棺謎》的雜燴現象
11月
27
2023
空棺謎(鶯藝歌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6次瀏覽

文 林鎰生(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二年級)

因應2023台南藝術節的推衍,鶯藝歌劇團以台灣明鄭歷史的散帙──「寧靖王與五妃」為背景,冠以《空棺謎》一名躍遷舞台,以戲名觀之,可知其欲以鄉野奇談為經緯,寫高雄竹滬(今湖內一帶)流傳的朱術桂假墓傳說。綜觀全戲而言,敘事者想表達的概念很多,可見原漢融合、養女親情、王爺愚忠、漢學傳播等議題,看似蓊鬱,卻都是沾邊,全戲脈絡單一,雖是不離傳統的忠孝節義但又少了些令人玩味的共鳴;而劇團在社群媒體特別置辭:本次展演將首次使用「即時影像」的攝影手法於戲曲舞台。搏人眼球,耳目一新,戲畢,卻又令人覺得小題大作。盱衡全本,究竟是拼貼藝術的史詩,還是混亂不清的梗概?

先談硬體設備問題:演員小蜜蜂雜訊頻傳,可聽後台窸窣聲與咳嗽聲,甚至下半場演員出台時麥克風聲音沒開、斷訊頻發,是音控的失誤還是場記的疏忽?以上種種應可提前避免,給予觀眾更良好的賞戲體驗。再論演員問題:忘詞現象頻率甚高,與字幕無法相配,似乎不是一齣精緻內台戲而是一場外台活戲,全靠即興發揮與拼湊,以梗概為主,大概性的發展情節,試圖使之流暢。若以「售票劇場」審度,是大大的不及格。

然而,對於「即時影像」的表現手法,筆者深感不解,僅於一處所見:後場王爺與陳永華逃亡時,背景以第一人稱視角投影轉述過程,此處意義不明,觀眾於現場已可感受「隱遁藏匿」所散發的驚惶,會夾雜在投影與演員之間徬徨,不知焦點應為何處,更不必再畫蛇添足,旋轉背景假山,將固定木架與滾輪呈現在觀眾眼前,若要至此,則應將道具做成兩面,不應給觀眾「出戲」的感覺。於序場日本士兵挖掘墓塚時的所呈現的寧靖王臉部特寫、中場寧靖王養女以樹枝寫地代言,呈現「希望」二字,勸勉養父振作,昇華孺慕之情的深淺(此處有諸多觀眾看不懂亦看不清),皆是播放預錄影片,非「即時」傳送,效果卻遠比「即時影像」還要好,劇團創新的初心可見,但若以「效果」而言,或許有更適當的表現手法,而不落於「數大便是美」的窠臼,駁雜而失焦。


空棺謎(鶯藝歌劇團提供)

文本之中,以西拉雅尪姨(陳民福飾)、沈光文(吳承恩飾)與阿滿(羅文君飾)最為可看。陳民福所呈現的武戲身段可圈可點,乾旦融合了柔美與剛毅,矯而有力的四角踢花槍,實屬不易,令人讚嘆,於登場亮相時的肅殺之情,快速蔓延,引人入勝,雖是配角,卻令人魂牽夢縈;再者吳承恩的唱唸與身段,替有限的篇幅延伸了高度,從漢學傳播到躲避追捕再到協力抗清,聲情表現與醉漢身段,直接給予觀眾逍遙的慵懶;羅文君可謂「本色出演」,散發自骨中瀰漫的幽默之情,令人捧腹大笑,又於深情處深情,玩弄觀眾於哭笑之間,可謂一絕,不愧是資深演員,「腹內」【1】洶湧。

全文槽點甚多:(一)修改五妃守貞選擇自縊的列女精神、(二)改寫原配死亡時間,設計其在五妃亡後挺著孕肚逃亡,終被亂民所殺、(三)寧靖王收養義女的意義究竟是要傳達某種意象還是僅是賣一波眼淚?(四)空棺謎的取名意義不清,僅見序場掘棺,終場填墓,未言明其意義。上述與史觀不同的呈現方式,是凸顯編劇的再現手法還是更多元的書寫方向?若是如此,似乎不必再侷限於「寧靖王與五妃」的框架,分明張冠李戴。表現手法的薄弱更是致命,多處的意象不明,第一場的稻穀意象甚好,但僅曇花一現,轉瞬即逝,於後則流水敘述,刻劃鄭經助三藩的昏庸與清算沈光文的蠻橫、魯王公主渡海來台後馬上就生活於西拉雅部落,迅速地更換上傳統平埔族服飾,前因後果承接未明,是突兀而非融合,意義乏弱。

傳統藝術保持不易,不應只是大張旗鼓的吶喊,而是更有效抽陳補新,應給予觀眾一場完整的敘述,而非半成品的大雜燴,劇團應衡量在「傳統精神」與「科技創新」之間權衡,讓文本更加圓滿而有所訴諸意義。


註解

1、腹內:日積月累的功底。

《空棺謎》

演出|鶯藝歌劇團
時間|2023/11/19 14:30
地點|台南市永康區社教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