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落地之後:《跳躍少年》
8月
07
2023
跳躍少年(想像協作場提供/攝影羅慕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2次瀏覽

文 吳旭崧(清華大學外文系碩士班)

慣常以少年視角出發的王道漫畫,是日系漫畫歷久不衰的經典,窗格中主角勇往直前的拳頭灌入一代代讀者的記憶,熱血從時光輾過的傷口噴灑出所謂中二時期的青春。《跳躍少年》從2017年雛形浮現,2020年在兩廳院「Gap Year」計畫初步呈現,到2023年於新點子實驗場完整演出,主創趙偉丞拼貼大量漫畫、偶像劇、綜藝節目等養成台灣千禧世代的流行文化元素,交織演員各自的生命經驗,共同創作出懷舊共性,同時異音錯落的劇場群像。

《跳躍少年》中表演者與2000年前後的青春符碼嬉戲,無論是漫畫劇情、綜藝節目小遊戲、偶像團體唱跳,同年齡熟悉懷念的娛樂場景輪轉之間,讓觀眾隨演員一起時空跳躍。歡快在空間中流動,來自懷舊浪漫、也來自演員有時舞步錯落或氣氛尷尬。難以完美復刻的青春記憶,成為失準落拍的角色扮演,即使身為多數,少年(或者說異性戀生理男性)的生長軌跡也和少數群體共享類似的不協和與不適。主流賦予的熱血衝撞或冒險犯難隨長大而冷卻,當劇場重現記憶,漫畫主角跟偶像團體如英雄顯靈,重設了理想投射與現實困頓的邊界。演員擬仿《灌籃高手》起跳投籃的華麗分鏡,娓娓道出並非人人都能先馳得點,有些生命被永遠定格在半蹲起跳前的瞬間。

主創嘗試梳理少年如何蛻變,同時與共創者自剖彼此的生命史。演員的獨白觸及家庭議題、父子衝突、職涯迷茫等自我懷疑,也透過演繹/旁觀一位不在場的少年角色,經歷同儕霸凌自殺、家庭失能輟學、販毒入獄的社會事件,完整創作者外被社會排除的失敗者敘事。相較演員將自己坦誠攤開於劇中,跟觀眾分享擊鼓、官將首等定錨生命的技藝策略,作為隱伏主線的非行少年反稍顯蒼白薄弱。開場前赤身露體玩鬧的男孩,至劇末穿戴整齊的標準化西裝上班族,《跳躍少年》顯影出成人過程中無法不停止武裝自我、向前邁進即失去的憂鬱創傷。

「其實那沒關係,不一定要很努力、很特別,我們可以普普通通地活著」。【1】趙偉丞將歷經發想、實踐及呈現的《跳躍少年》視為自我階段性完成的告別作品,在主流群體生存危機及男性脆弱情感的議題的當下,為台灣即將邁入青年階段的年輕世代留下有機的藝術切片。全劇以少年演員重現漫畫《航海王》中堪稱最感人畫面的集體舉手告別作結,而如同仍在冒險的海盜們,告別與解散是航行再啟的開端。日常中的敗逃者在用臉親吻大地之後,會叫時間磨為滾石,在自己的宇宙中,隨日升月落繼續轉動下去。

註釋

1、陳姿樺,〈2023新點子實驗場——李憶銖、趙偉丞:不論有沒有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普通的活下去也很重要〉,關鍵評論網,2023/06。 

《跳躍少年》

演出|想像協作場 趙偉丞
時間|2023/07/02 14: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罪・愛》編導有強大的企圖心,要以一個相對簡單明確的敘事結構,從(陳怡靜的)單一視角,同時檢視、處理多個繁雜難解的議題——媒體生態、新興宗教、家庭暴力、司法正義、創傷記憶,從個人生命與集體意識交會糾結的亂碼謎團中,釐出一條符合因果邏輯的動作軌跡,為那些深陷迷惘深淵的人們,描繪出一幅不同於新聞報導或媒體傳播所呈現的,能讓我們同理、同情的生命圖像。
12月
04
2023
劇中各角色有冤,有怨,無論是女兒無情誤解了父親,妻子無意外遇造成了悲劇,女學生無心害死了老師,如果這些冤結要解決,就必須被打開,才會有可能痊癒。做為女兒的陳怡靜活在惡夢中,反覆輪迴,直到遇見黃巧雲。⋯⋯德國學者韋伯(Max Weber, 1864-1920)談到宗教團體,其領袖經常有克里斯瑪特質(charisma),這來自基督教傳統,象徵得到上帝的幫助,造就跟一般人不同。
11月
30
2023
《神諭之時》編導在這趟從百年後的未來,回返當下的旅程中,以神秘學符碼,交織穿插在連結歷史現實的物件(寶特瓶與幻燈片)與事件(月光社區反迫遷與WDI獨立運動)的脈絡中,建構一則我們並不陌生的末世寓言——先進科技的發展,無法阻止生存環境的崩壞、人類社會的沈淪(確確實實地沉入地下),而這一切都肇因於反覆發生的災異。
11月
29
2023
俗套,乍聽負面,卻是編劇的絕佳手筆。編劇鄭國偉來自香港,《好日子》也為香港話劇團而寫;但場景轉換後仍有效符合臺灣,並與觀眾達到共鳴——這其實就是俗套的功能。
11月
29
2023
從舞台意象來說,導演將「盈虧」的概念發揮的淋漓盡致,整合了繽紛的燈光與壓低視覺的燈桿、肢體,提煉了潛藏在亂世中的焦慮和紊亂⋯⋯
11月
29
2023
藉由疫情這柄放大鏡,讓原本隱形的邊緣立體而真實的跳了出來。以失業社畜變成愛情事業兩得意的人生勝利組為基準,對比主流價值之外的議題。穩定收入與彈性自由的工作,社交無礙與社交恐懼、異性戀與(偽)同性戀,財富焦慮、情感焦慮、階級焦慮⋯⋯各種焦慮迎面襲來⋯⋯
11月
28
2023
面對「跨性別不是存在,只是創作議題」的戲劇產業,出校園連徵選機會都沒有的表演學研究生涯。不用解釋性別,也不被理解存在的助選員職涯。雖然不用解釋,其實解釋也沒用的社會人生活。
11月
27
2023
「保持清醒,非常重要⋯⋯」,這是在《一個沒有神的地方》開場,表演者用饒舌在提醒著觀眾⋯⋯ 創作者選擇以麥克・艾佛(Mike Alfreds)創立的說故事劇場(storytelling theatre)形式,以及《灰姑娘》、《傑克與魔豆》、十五世紀的《愚人船》情節和形象相互交糅、提喻和移植,來道出東南亞移工群體,包含非法黑工、遠洋漁業工人、外籍家庭看護工等,在勞動現場所遇到的實相。
11月
22
2023
《一欉樹仔》建立出視覺上的自然空間擬態,卻又能從其中看見布料、不織布、毛線的材質差異,看見硬挺或柔軟、細緻或粗糙、滑順或毛絨絨的質感差異,看見心曠神怡、幽暗隱微、暗夜可怖、生機盎然的氛圍差異。整座手工布質立體森林,激發筆者從視覺到觸覺,甚至到體感的感官想像力。從一座布製森林,體驗千年台灣杉林的生命經驗。
11月
14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