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若演嘸夠,神鬼拿來湊。」向來是傳統戲曲中的常見手法,因應廟會的外台演出,神明得道成仙、輪迴羽化、神魔大戰等題材,都是戲曲舞台上常演不墜的類型,《遣之獸》亦非特例。
劇情以閻摩大帝傳說為起點,當地流傳著閻摩大帝能完成所有人的願望。某日,一名遊手好閒的富家公子秦好野(陳昭薇飾)為求金榜提名,帶上大筆錢財到森羅殿準備向閻摩大帝許願。在街道上與秦好野相遇,覺得事有蹊蹺,尾隨前去的代天巡狩楊風華(賴貴珠飾),為杜絕怪力亂神之說,下令掃蕩殿內所有物品,惹怒殿內守護者遣之獸(鄭雅升飾)遭到追殺,楊風華性命危急之時,文曲星君元神出現即時搭救,卻仍不敵遣之獸而力竭身亡;武曲星君(陳麗巧飾)得令調查文曲星君死因,在與閻摩大帝(陳勝發飾)交手時不慎被傷,負傷逃出森羅殿。遣之獸接令追殺武曲星君,途中在山中小屋前遇見少女宮小雨,在血緣呼喚下恢復所有記憶,才恍然發現自己前世身為風輕柔時,與羽化成仙前的武曲星君(宮紫弦)曾有夫妻關係,並生下一名女嬰(即為宮小雨);閻摩大帝為防遣之獸背叛,派屬下擄走宮小雨作為要脅,最終武曲星君與遣之獸合力除去閻摩大帝,但神魂早為閻摩大帝同化的遣之獸亦同時身亡,獨留一曲悲歌。
縱觀《遣之獸》故事架構,不難理解製作團隊企圖將本次演出做大的野心,從開場的三段歌舞,利用富家子秦好野的祈求及楊風華的死亡,刻意舖排閻摩大帝傳說,到文曲星君之死,遣之獸與武曲星君間的關連逐步被揭發,直到最後與閻摩大帝間的戰鬥,遣之獸不惜玉石俱焚的決心,皆可看出編劇初試啼聲的偉大想望,企圖自主線(遣之獸)產生連結,藉由接觸武曲星君等人物撞擊出強大火花,發展出繁複的情感關連地圖。
劇情看似豐富多元,實則處處產生矛盾。本劇裡提到了神魔傳說、善惡對立、夫妻之愛、母女之情等四大要點,隨著翻轉跳躍式的劇情行進,劇情軸心並未全然跟隨著主角遣之獸延伸,反之卻將視角多置於武曲星君身上,中途不斷插入武曲星君回憶過往的橋段,企圖引導觀眾產生與遣之獸所產生的關係連結,導致演出重心嚴重失衡。換場切景調度失當,導致演員必須不斷換裝因應場景與情境轉換,許多的連結點往往方才冒出端倪,連繫隨即切斷,獨留問號殘跡。演員情感無法完整連結,僅能用一種片面式的方法來做為呈現,主要角色群用破碎殘餘的人物回憶,偶或混入現實拚湊,也加重演出上的困難度,唱白多有重複且贅詞甚多。就劇本完整性而言,編劇置放了太多素材,卻難以駕馭整合,無法梳理歸納。主要演員雖多為一人分飾二角,但放射性的劇情著重細敘旁枝末節,主線分散鬆垮,亦使幾位實力派演員英雄難有用武之地,甚是可惜。
自《遣之獸》一覽近幾年新生代歌仔戲編劇著作,泰半多有過度重視細節而忘主體的現象發生,導致不該說或沒必要說的卻說了很多。雖有前輩協助調整修正,卻仍多半落入瑣碎繁複的細碎劇情中,反生主軸傾斜,在本體之外畫蛇添足,尾大不掉的累贅狀況時常發生;在實務編寫上,如何化繁為簡,運用現有素材進行修磨,先把最主要的基本架構成形造模,再思考如何添加其他色彩豐潤皮肉,調整上色比例,方為可行之道。
《遣之獸》
演出|明華園日字戲劇團
時間|2015/05/25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