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荒謬為手段抵抗現實的殘酷《阿醜奇遇記》
5月
18
2016
阿醜奇遇記(沙丁龐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0次瀏覽
謝鴻文(專案評論人)

休息一段時日再出發的沙丁龐克劇團,與新生代古典音樂團隊活樂時光一同攜手表演的兒童劇《阿醜奇遇記》,係根據越南寓言故事(三個問題〉改編而來。這是一個典型的民間文學敘述的架構,曉暢明白的道理,依著「3」這個數字設計的三段際遇被彰顯出來。

三段式情節際遇的結構因循是有些老套,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是四段,也許會顯得冗贅,兩段則又明顯不足,三段似乎就能要言不繁地把故事起承轉合交代清楚了。故事的主人翁阿醜,一如民間文學中有身心障礙,殘缺的人物,在醜陋的外表下都會有一顆善良純真的心,形於內和形於外的反差,本就蘊藉著衝突,而衝突往往會引發行為動機,成就生命的轉折,此轉折又往往是圓滿驚喜的,應驗了傻人傻有傻福、好心有好報等至理。莊子在其(德充符〉篇中也談了甚多身心有殘缺的「畸人」,可是外表雖醜,如果秉持「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的修行,有德行充實於心的「畸人」,其生命狀態在莊子看來亦是美麗無比。《阿醜奇遇記》這齣戲也在服膺這樣的道理,當然也會讓阿醜好人有好報。

阿醜本來想去尋找三個精靈,詢問他們為什麼自己長得那麼醜。可是他這個渺小的願望,就在途中遇到一個充滿愛心招待他熱食並借宿一晚的老人和他從不說話的女兒、一個疑惑種的一棵果樹總是不能開花結果的農夫、一條被歧視不快樂的鯉魚,阿醜竟在遇到精靈後,放棄自己的願望,幫忙詢問解決老人女兒、農夫和鯉魚的問題。阿醜放棄私我的慾念,轉向大我,澤被惠及他認為更需要幫助的人,就是這份善念善舉,使他解決了他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他自身的幸福美滿鋪陳將至的驚喜——精靈說老人的女兒等遇到喜愛的人就會說話,結果阿醜回返老人住處,就順理成章的演繹了精靈的預言,老人的女兒喜歡上阿醜因此會說話了。

於此我們不免會問:老人的女兒為何不在乎阿醜的外貌?又為何對阿醜一見鍾情?民間故事的流傳,因為倚賴口傳而非文字記述的傳統,情節是否縝密周全,從來不是重要的思考,能在故事中寄託明顯的道德寓意啟蒙教化,才是真正的重點。所以我們觀看民間故事文本,當知荒謬的情節其實是常見的必然,並以此為手段抵抗現實的殘酷。

談過故事文本,我們再來看這齣戲舞台上的表現。三個演員共要詮釋八個角色,靠著物件與面具的搭配,以及肢體語言的改變做角色的替換,當中有許多創意有趣之處,例如下一場戲要開始了,但演員刻意製造出延宕效果,還慢吞吞的在換裝變換角色,又匆匆忙忙出場,甚至夾雜幾句抱怨(忘記自己還在戲中),滑稽之舉由此大剌剌展現,把觀眾逗樂之餘,似乎也暗示了劇場人力調度運作背後的困窘(如經費不充裕,工作人員就縮編,或只能簡陋一點作小戲)。 換句話說,這也象徵劇場工作者的自嘲,在苦中作樂,笨拙滑稽行為的展示說來是帶著心酸的。

又如農夫的家是一個由天而降的鳥籠設計成的,飾演農夫的演員把頭套進去,燈光打亮,開啟鳥籠小小門,和阿醜對話的情景,亦是一看就會笑出的創意。而鳥籠置放於頭部位置,不正隱喻著人的腦袋經常思考僵化受困,唯有突破思考的慣性,才能用愛與平常心去包容看待像阿醜這樣的人吧!

另外,像說書人一開始敘說著阿醜長得很醜,飾演阿醜的演員就依指示做動作,同時阿醜的爆炸頭、大鼻子……等身體特徵還有光影與多媒體的配合呈現,強化視覺的印象。我們也要特別提到沙丁龐克劇團在馬照琪創造帶領下的小丑默劇表演方法,總是恰如其分地運用在適當的表演上,該誇張戲謔的就誇張戲謔,該內斂收止的內斂收止。

相較之下,同樣在舞台上表演的三位音樂家(同時扮演三個精靈),配合劇情的現場伴奏,演繹了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胡桃鉗》中的〈花之圓舞曲〉、法國作曲家佛瑞獻的〈西西里舞曲〉、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等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曲目,但遇到了演員和他們互動,他們說台詞的腔調節奏平板單調、肢體的僵硬,甚至略顯緊張顫抖的感覺,有訓練和沒訓練形成表演風格的對比,沒有統一。看起來是有點小驚險,是否該捨棄這樣的安排,是可再斟酌之處。

《阿醜奇遇記》

演出|沙丁龐克劇團
時間|2016/04/24 14:30
地點|誠品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改編自越南寓言故事「三個問題」,顛覆一般世俗對於美醜的定義,劇中節奏搭配古典樂曲時而緩慢時而激昂,時而因為劇中人物出糗而產生一些小小內鬨製造一些小丑般的笑料,而使觀眾暫時抽離戲劇本身。(蘇家榆)
5月
12
2016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