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到為止的愛情表象《曼波搖滾》
11月
07
2017
曼波搖滾(賴翠霜舞創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85次瀏覽
蔡振揚(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生)

開場時,舞者邀請觀眾到舞台跳舞,白色的桌子布置在舞台後方,舞者在如同交際場在舞池上跳舞,開放的空間交誼,找尋自己愛情。之後,舞者進行一場相親過程,進行自我介紹後,在時間限制中交換位置,當舞者在介紹自己時,其他舞者會進行半成型的動作,與這在進行介紹的舞者,共同呼應對於愛情及婚姻的期待。最後,一名女舞者說明他的擇偶條件後,並在大笑中結束,如同諷刺我們現在人對於愛情的需求很多,在這麼多的選擇與擇偶條件之下,大笑結束,對於結局有其開門見山的暗示——孤獨。接續舞者在接龍殘影的動作表現,把空間切回到交際場,藉由音樂切會到主題-愛情,三人跳舞的舞蹈失誤,引起爭端,三人世界的婚姻及愛情關係,呈現到婚姻複雜的三角關係。

下一段舞碼男舞者與不同人打招呼,欲言又止中,說出:我是個男生,但我覺得我就是一個女生。作品中,從婚姻當中切入,有些人得的到婚姻,有些人得不到婚姻,但最終都是孤單的。舞碼中,同志議題、性別認同議題、墮胎、師生戀、老少配、姊弟戀都是表演中點到為止的議題,愛情是不分性別種族,愛情呈現的方式不管如何,只要有愛是不方性別及年齡的,比如,三人舞LIBER TINGO在中式婚禮舞者中,把婚禮的儀式變成雙人舞,後方有西式的禮服,放在舞台後方,傳統的婚禮回到婚姻的價值,像紙片的西式婚紗,舞者會運用西式服裝,搶捧花,大家紛紛在尋求婚姻的結果。但最終穿上的新娘服的是男舞者。

二個男舞者,四個女舞者,交織著錯縱複雜的愛情,想討論的東西僅此於呈現現象的本身,嘗試想把現今社會的愛情及婚姻現象表現於舞作之中,但僅是點到為止,其存有的空間,有待觀眾想像與省思。從胡塞爾現象學的觀點,重視其回到事務本身的真實,懸置:存而不論,也就是排除一切預設立場與預設方法本質直觀,對現象進行直觀的描述,尋找其本質現象學還原,懸置之後,透過對事物的直觀描述,尋找其本質性基礎。在「回到事物自身」的態度下,都將有屬於那事物的現象學方法,也將有屬於每個現象學實踐者的方法,強調對事物發出提問,發覺事物令你好奇的特殊之處...愛情、婚姻、關係藉由自己的旁觀者角度,在欣賞這個作品,觀眾從舞作片斷中,找尋自己的故事,並從舞作愛情關係上的處理,發掘省思愛情關係的複雜及多元的,從中找尋婚姻的價值。舞作中創作者藉由觀察的現象表現於作品,從現象學的角度切入,不多做批評,不想表達主題,讓觀眾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作品連結其中孤獨,背叛,複雜多元中的關係。

《曼波搖滾》

演出|賴翠霜舞蹈劇場
時間|2017/11/4 19:30
地點|板橋435藝文特區浮洲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將現象生活動作轉至舞臺上的表演,讓觀眾在隱隱作傭的生活常態下, 思索著隱約在身體行為裡的心理情緒。(陳楠)
11月
21
2017
 
多人版的雙人舞,巧妙地具現了速食主義下交往關係中的複雜性,主導者隨時可以牽起一雙手,又在下個拍點換搭上另一雙手,但交往鏈中的弱勢者只能在後搭著背;儘管舞伴有多個,卻總是守著一對一的動作,好似在感情的混亂中嚮往那唯一的理想形式。(吳佳茵)
10月
25
2017
重複呈現的跌落再起,有如加強語氣的文字敘述般,讓視覺的感受極致強化,例如當眾人一起朝右,跌落椅下後,換座位再起時,集體呈現形成的碩大意象,就有別於個人的小起小落,彷彿用了放大鏡來擴張視角的收納。(戴君安)
10月
23
2017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