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神話故事能不能加以改造?樸拙傳統的客家戲曲適不適合加入現代科技?這些答案在客家大戲《天上.人間.桃花源》中都可得到。本劇原著為曾永義院士的京劇劇本《牛郎織女天狼星》,曾院士在創作時,便不停提到「情意」予於戲曲的重要性,符合客家採茶戲中講究「圓滿美好」的特質,因此全劇淡化了牛郎織女原有的悲劇色彩,強調為了追尋心中的愛情歸宿,每個人都必須站出來捍衛自己。
「追」與「尋」,便是《天上.人間.桃花源》中最顯著的元素:牛郎與織女在天界與人間中不停地尋找愛情的一方淨土,途中還必須歷經種種考驗,但都沒有擊倒這一對神仙眷侶,反而讓他們更為堅貞,永不分離。扮演反派的天狼星君何嘗也不是在追尋織女的愛情?可惜慾望跟挫折蒙蔽了心理,最終使他變成了驅逐者。
我們在劇中看到的每個神仙都具備了人類的情感,牛郎與織女表述了中國古代理想的男耕女織,卻也少不了忠誠的考驗與質疑,「天狼星」則借喻年輕人那些常見的愛情亂象:劈腿、霸凌、挑撥,「得不到就毀了你!」宛如社會新聞常見的恐怖情人。喜鵲也不再限於銀河搭設「橋梁」的任務,劇中同樣也給予性格,變成一個暗戀對象而不得,反受其害的可憐鵲女。但她在最後一刻成功清醒了過來,以己身之力成全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會,不再是冷冰冰的神祇。
其場域是以「三度空間」的模式來運作,分別為「天庭」、「人間」、「桃花源」三個舞臺,從中呈現了主角群三個不同階段的歷程:神仙、凡人、隱蔽。在天庭,牛郎織女受天狼星陷害被貶下凡;在人世,又因趙大戶覬覦織女美色、紈褲子弟的挑逗捲入困境。「桃花源」則體現了牛郎織女對愛情的追求與嚮往,也反映了對現實的不滿。
在角色的設計上,《天上.人間.桃花源》嘗試將「牛郎」、「織女」、「天狼星」之間的三角關係建構在客家三腳採茶戲的形制上,賦予新的意義,並嘗試不同形式的空間演譯,擔任導演的溫宇航改良了三腳採茶戲中「生」、「旦」間的互動演出,增添京崑「才子佳人」的典雅厚重,使其精緻化。
繼《地獄變》後,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再度使用投影科技,前作大量借鑒了敦煌壁畫,表現唐代畫聖的風華。那麼,《天上.人間.桃花源》就是傳說故事的再創造,王奕盛的影像設計在舞台上揮灑了一齣齣精美畫面,根據天庭、銀河、人間的特質加以繪製,凸顯了牛郎織女故事的主旨,更映襯出反派天狼星內心的巨大陰影,「老牛吸河」、「共築鵲橋」等經典橋段搭配了聲光效果,流暢的故事線與充滿動物童趣的演員造型,讓整齣戲的觀看過程猶如翻閱一本繪本故事書。
不過《天上.人間.桃花源》仍有一點缺憾,劇情的結局仍是回到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原著情節,對於「桃花源」並沒有多少描繪,演員們只是一直不斷提到要「捍衛」、要「追尋」,筆者想像的情境是可能會有漁人救贖這對可憐夫妻,讓他們永居其中,下半場最後反倒是草草結束,「不足為外人道也。」或許就如同我們常見的解釋般,那是一片世外樂土、避世隱居的地方,自然是難以找到了。
《天上.人間.桃花源》
演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時間|2021/11/28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