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超時空《鏢客》
5月
18
2023
鏢客(臺灣豫劇團提供/攝影鄭曜昌)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76次瀏覽

文 邱秉程(文化行政人員)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以「英雄˙超時空」命題,各劇團以傳統劇目、新編戲、現代劇場來對應「英雄」,或時空原封不動,或古今並置對照。臺灣灣豫劇團的「鏢客」則再精準吻合「超時空」,大玩時間旅行的科幻元素。(以下段落牽涉關鍵劇情敘述)

幕啟竹林中,東廠指揮使(林文瑋飾)擒拿住刺客金逍遙(張瑄庭飾),接著有洪老爹(朱海珊飾)、洪老媽(王海玲飾)經營之70年老字號四海客棧(象徵臺灣豫劇團70年)及順威鏢局登場。總鏢頭月無雙(蕭揚玲飾)剛完成大鏢案,又接到秘密人士委託回程的順風鏢,覺得是小菜一碟,並打算讓二鏢頭(張仕勛飾)與客棧千金(孫紫峮飾)隔日完成囍事,客棧並住有遊俠駱成(劉建華)與形跡可疑之焦家三兄弟。

月無雙半夜驚醒並被五花大綁,周遭夥伴倒地不起,原以為滅門悲劇發生,才知自己當晚突然哭鬧瘋狂,大夥兒為制伏總鏢頭才累倒。接著月無雙質疑駱成從中搞鬼,追至戶外又誤會冰釋,回棧又面臨錦衣衛包圍客棧欲奪鏢物,開始一連串風波。

該鏢物是名為「溯時香」的線香,點香者將於燃燒時間內,讓意識(靈魂)回到兩天前,類似電影《X戰警:未來昔日》中,金鋼狼藉意識回到年輕的自己挽救過去。編劇劉建幗對於時間旅行的邏輯十分清晰,在劇情中依序安排令觀眾疑惑的事件,再逐步點明是因角色點燃溯時香而發生,讓人恍然大悟,甚至拍案叫絕。

雖然編劇在節目冊中提供的劇情順序表,顯示燃香後會產生新的平行宇宙(若參考漫威電影的時空概念,應該是多個分岐的時間軸),筆者毋寧相信是確實改變了原宇宙的因果關係,否則會造成其它時間軸的混亂(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中,英雄們紛紛將借來的無限寶石送回其歸屬的時間軸,但眾英雄也因失手而產生新的洛基故事線)。而直到結尾,可明白該發生的必然會發生,所有的事件都是命運之手所操弄。而對於或許看不懂時空旅行的長輩,也藉兼飾焦家三兄弟之一的導演殷青群口中,告訴觀眾不用想那麼多。

時間旅行是本劇特色,讓人想二、三刷的亮點。傑出的音樂、舞台設計與過癮的翻滾、武戲外,人物塑造十分成功,靠對白、服裝造型與武器招式(繩鞭、三截棍、錘、刀等)讓觀眾認識並喜愛角色,連棄暗投明的焦家三兄弟都十分亮眼,惟蘿蔔頭(繆乙葳飾)雖在下半場武戲有使雙劍的亮眼表現,上半場卻無特色台詞,遠觀之容易與客棧千金混淆。駱成則特別神秘,立場突然由白轉黑且未交代動機,但在謝幕後則有一個力爭上位的收尾,並預告了本劇有續集「錦衣衛」,可能該劇才能完整交代他的背景,並有望洗白。

作為臺灣豫劇團70年團慶大戲及臺灣戲曲藝術節的命題作文,創作團隊綜合港台武俠電影風格及科幻影視的時空旅行概念,編寫出高度可看性的原創作品,並藉鏢局的經歷,各擅其長的成員,與陸續加入的夥伴,象徵了豫劇團多年的經營甘苦與多元人才的參與。期待在續集裡,月無雙、駱成與順威鏢局又有一番引人入勝的發展。

《鏢客》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23/05/14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鏢客》的呈現手法未侷限於戲曲或實驗本位。反而把劇團遭遇轉化成高潮迭起的跨時空寶物守衛戰,整體風格帶有周星馳電影以及王道漫畫的熱血氛圍。
6月
12
2023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