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第三條道路《鏢客》
6月
12
2023
鏢客(臺灣豫劇團提供/攝影鄭曜昌)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76次瀏覽

文 蔡佩伶(社會人士)

當角兒、功法與聲腔成為戲曲的命定註腳,戲曲的傳統究竟是永續的阻力或者助力?

因應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的策展主題「英雄.超時空」,編劇劉建幗為臺灣豫劇團量身打造武俠時空類型劇《鏢客》作為回應,試圖以武林中的鏢局呼應劇團發展,勾起觀眾和臺灣豫劇之間的連結。

劇中多次出現七嘴八舌的嬉鬧式對話、現代語彙的拼貼還有時空交錯的故事結構,明顯溢出戲曲的喜劇傳統。武俠題材的設定使江湖兒女奔走護鏢任務之餘,仍有完整的風花雪月和大展身手橋段,抓緊觀眾目光。以上種種,可以看出《鏢客》的呈現手法未侷限於戲曲或實驗本位。反而把劇團遭遇轉化成高潮迭起的跨時空寶物守衛戰,整體風格帶有周星馳電影以及王道漫畫的熱血氛圍。這些設定,對於熟悉編劇劉建幗的觀眾來說,或許不夠奇巧。但如果是不熟悉臺灣豫劇團的觀眾,劇情中親密的社群連結、盡責信念、小人物的力量、四海一家的開闊胸懷、類母女的全然信任,也足以打動人心。加上高比例的武戲獨秀或群戲、穿梭時空的緊湊敘事、演員與角色在戲裡戲外的身份對照,讓作品相當澎湃炫目。

較為可惜的是雖然劇情推進明快,令人目不暇給,也給予演員充分的表現空間。卻由於跨時空情節和龐大演員陣容,需要處理的訊息太多,受限篇幅部分角色僅限於點到為止。例如:焦家三兄弟除了啟動笑梗,似乎只有守護燕小魚時空回溯的功能?

《鏢客》是一部故事、音樂、場面與表演都出色的作品。回歸戲曲的娛人本質,用江湖裡的客棧和鏢局裝進符合現代意識的迷人角色,真誠述說一個有趣故事。不著痕跡植入傳統的魅力,縮短戲曲與觀眾的距離。

《鏢客》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23/05/14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創作團隊綜合港台武俠電影風格及科幻影視的時空旅行概念,編寫出高度可看性的原創作品,並藉鏢局的經歷,各擅其長的成員,與陸續加入的夥伴,象徵了豫劇團多年的經營甘苦與多元人才的參與。
5月
18
2023
敘事策略與編排的失衡,導致《斷香引》的情節推進讓人恍惚與出神。坦言之,其難解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最終糊成一團並理不出線索、如煙霧繚繞一般的「呈現」。
11月
24
2025
在面對歌仔戲團經營的困境上,星字團跨出了跨界合作的第一步,或許是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劇中秋蘭再興日月星的想望。台前台後,用戲說自己的故事,戲也許不完美,猶如人生的坑坑窪窪,但至少仍在努力前行。
11月
18
2025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