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注入,身體靈動《花蕊渡河》
12月
12
2012
花蕊渡河(優人神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84次瀏覽
鄭芳婷

在嘉義表演藝術中心上演的《花蕊渡河》是優人神鼓今年的最後一場演出。此劇由花博定目劇改編為劇場版,由青年優人首次擔綱演出,整齣表演青春飛揚,活力四射,甚至增添了不少幽默詼諧的橋段,不斷引來觀眾會心一笑。有別於以往山上優人為主的表演中那種沈穩內斂、宗教性濃厚的傳統風格,青年優人為本劇注入了時下青年人對於現代科技生活的反思及對生命歷程的體悟,發展出嶄新的優人神鼓的另一種青春神采。

《花蕊渡河》故事饒富禪機,以寺廟中一朵小花之含苞、綻放、荼蘼的過程暗喻生命輪轉,深入淺出地帶出「入世」的主題。一群青春學子在路途上偶遇小花,為小花靈動美麗的姿態所迷。飾演小花的女舞者,身段輕巧脫俗,其中一段以綢吊技巧優雅地結合中國古典舞,充分呈現了青年優人青春飛揚的神韻。女舞者將身體懸掛於從天而降的兩片綢布上,弓起的腳背與三道彎的美麗姿態讓人想起敦煌壁畫上的飛天仙女。小花而後自綢緞落下,與其中一位女學生相遇共舞。舞台上,兩片大圓裙隨著舞者的快速旋轉而向上飛揚,有如盛開的兩朵蓮花。兩位女舞者的蘇菲旋轉技巧有趣地融合了中國道佛思想與土耳其伊斯蘭教中的靜心概念,舞出不同於傳統沈穩優人神鼓的豐富多彩面貌。

以往優人神鼓的身體意象是沈穩厚實、內斂自持的。其「道藝合一」的核心思想,強調優人在專注之中所進入的一種寧靜昇華的狀態,此一概念主導優人神鼓多年以來享譽國內外的傳統表演方式:擊鼓靜坐、武術與舞蹈。此次青春版《花蕊渡河》在傳承傳統的同時,以新世代舞者創新的表演方法,稍稍改變了山上優人素來往下紮根、強調下盤力量的身體語言。飾演青春學子的舞者們,在拋擲五彩繽紛的小鼓的同時,向上旋轉跳躍,飛揚於舞臺之上,飾演雲遊僧人的表演者,拖移著行李箱,輕巧地漫遊四處。這些「平移」及「往上」的身體新意象,搭配寫實現代化的台詞,創造出不同於上一代優人肅穆傳統的新風景。

除此之外,特屬於年輕世代的幽默洋溢著整齣戲:學生們頑皮地爬上雲遊僧人的滑輪行李箱幻想在游泳;雲遊僧人的電腦開機聲在一片禪意之中忽然大聲響起;開機之後,僧人開始朗誦現代人久坐使用電腦可能造成的各種文明病;劇尾,雲遊僧人更如魔術師一般變出一隻不斷振翅的白鴿,引來觀眾一片鼓掌。 這些大膽有趣的表演方式,在保留優人神鼓優良傳統的同時,為台灣新世代舞者的身體意象展現出另一種可能性,並延伸討論當代最重要的文化議題:我們如何在表演世代傳承之中維持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平衡?《花蕊渡河》為此議題做出了一次傑出脫俗的示範。正如青年優人在劇中說的:「能做夢、敢做夢,做個生動的人。」優人神鼓的新世代舞者已經準備好了,他們即將在世界的舞臺上生動而舞,正如花蕊飛揚渡河。

《花蕊渡河》

演出|優人神鼓
時間|2012/12/08 19:30
地點|嘉義表演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花蕊渡河》是個讓人觀之聽之湧生歡喜的演出:作品的意境數度令人感到與天地共舞的喜悅;而這批初試啼聲的年輕一輩,他們的身手展現了紮實的訓練,更令人感受到熱情與希望。(謝筱玫)
11月
07
2012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