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注入,身體靈動《花蕊渡河》
12月
12
2012
花蕊渡河(優人神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43次瀏覽
鄭芳婷

在嘉義表演藝術中心上演的《花蕊渡河》是優人神鼓今年的最後一場演出。此劇由花博定目劇改編為劇場版,由青年優人首次擔綱演出,整齣表演青春飛揚,活力四射,甚至增添了不少幽默詼諧的橋段,不斷引來觀眾會心一笑。有別於以往山上優人為主的表演中那種沈穩內斂、宗教性濃厚的傳統風格,青年優人為本劇注入了時下青年人對於現代科技生活的反思及對生命歷程的體悟,發展出嶄新的優人神鼓的另一種青春神采。

《花蕊渡河》故事饒富禪機,以寺廟中一朵小花之含苞、綻放、荼蘼的過程暗喻生命輪轉,深入淺出地帶出「入世」的主題。一群青春學子在路途上偶遇小花,為小花靈動美麗的姿態所迷。飾演小花的女舞者,身段輕巧脫俗,其中一段以綢吊技巧優雅地結合中國古典舞,充分呈現了青年優人青春飛揚的神韻。女舞者將身體懸掛於從天而降的兩片綢布上,弓起的腳背與三道彎的美麗姿態讓人想起敦煌壁畫上的飛天仙女。小花而後自綢緞落下,與其中一位女學生相遇共舞。舞台上,兩片大圓裙隨著舞者的快速旋轉而向上飛揚,有如盛開的兩朵蓮花。兩位女舞者的蘇菲旋轉技巧有趣地融合了中國道佛思想與土耳其伊斯蘭教中的靜心概念,舞出不同於傳統沈穩優人神鼓的豐富多彩面貌。

以往優人神鼓的身體意象是沈穩厚實、內斂自持的。其「道藝合一」的核心思想,強調優人在專注之中所進入的一種寧靜昇華的狀態,此一概念主導優人神鼓多年以來享譽國內外的傳統表演方式:擊鼓靜坐、武術與舞蹈。此次青春版《花蕊渡河》在傳承傳統的同時,以新世代舞者創新的表演方法,稍稍改變了山上優人素來往下紮根、強調下盤力量的身體語言。飾演青春學子的舞者們,在拋擲五彩繽紛的小鼓的同時,向上旋轉跳躍,飛揚於舞臺之上,飾演雲遊僧人的表演者,拖移著行李箱,輕巧地漫遊四處。這些「平移」及「往上」的身體新意象,搭配寫實現代化的台詞,創造出不同於上一代優人肅穆傳統的新風景。

除此之外,特屬於年輕世代的幽默洋溢著整齣戲:學生們頑皮地爬上雲遊僧人的滑輪行李箱幻想在游泳;雲遊僧人的電腦開機聲在一片禪意之中忽然大聲響起;開機之後,僧人開始朗誦現代人久坐使用電腦可能造成的各種文明病;劇尾,雲遊僧人更如魔術師一般變出一隻不斷振翅的白鴿,引來觀眾一片鼓掌。 這些大膽有趣的表演方式,在保留優人神鼓優良傳統的同時,為台灣新世代舞者的身體意象展現出另一種可能性,並延伸討論當代最重要的文化議題:我們如何在表演世代傳承之中維持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平衡?《花蕊渡河》為此議題做出了一次傑出脫俗的示範。正如青年優人在劇中說的:「能做夢、敢做夢,做個生動的人。」優人神鼓的新世代舞者已經準備好了,他們即將在世界的舞臺上生動而舞,正如花蕊飛揚渡河。

《花蕊渡河》

演出|優人神鼓
時間|2012/12/08 19:30
地點|嘉義表演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花蕊渡河》是個讓人觀之聽之湧生歡喜的演出:作品的意境數度令人感到與天地共舞的喜悅;而這批初試啼聲的年輕一輩,他們的身手展現了紮實的訓練,更令人感受到熱情與希望。(謝筱玫)
11月
07
2012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