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巧地訴說,阮深沈的心事《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
1月
06
2023
楊麗菁《生命中的那些鳥事》(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攝影徐若禎)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04次瀏覽

文 莊程洋(現為民間團體基層行政人員)

阮劇團於每年年底演出封箱感謝祭時,已待在劇團學習三年的儲備演員,也會一併發表畢業製作。今年阮劇團共有四位儲備演員,本篇為對郭昭伶、蔡均培、黃璿頻、楊麗菁四位儲備演員的演出作品短評。

郭昭伶《河溪邊 等暗暝》

這是一齣幾無佈景、僅使用少數道具的獨角戲,演員以肢體和道具的互動,將本身所設想的空間質地,向觀眾提示。演員的台詞,是自白,或是對話,或是在腦中想像對話,或是提取腦中的記憶。除了演員的明示外,觀眾就只能從演員所提示的空間的質地去判斷。而連續不輟的演出中,在這之間出現的不協調:如在廟案前跪下禱告的姿態,演員墜入初戀的回憶,當沉重的金屬撞擊聲響起,冷漠的學長被演員執起,全身僵直地向上空撞擊,意會到的觀眾們為此不協調大笑,一起跪回廟案前。

而本劇的主軸:女性如何活出自我、頂天立地?劇末角色仍期待一個能對己全然接納的良人,沒有最終答案。

(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攝影徐若禎)

蔡均培《嗨!海!》

為了向觀眾展示本身熱愛的事物,演員向劇場空間內的所有平面720度地投射佈景、道具及光線,因此觀眾透過這些被具象化的媒材,被戲劇的敘事緊緊包圍。演員也隨著劇情在觀眾中穿梭,但若要呈現自外於世的狀態,卻又躲回自己的小被被。空間被投射/又反映出演員本身的意志,一擴張一內縮,是種生命力的展現。此劇作又似舞作,最後橋段演繹潛水出水前,必須在水面下暫留五分鐘,此時演員在身上刷上兩種油彩,並在空間中舞動,漂浮又靜止,才知演員正如她所熱愛的水族般在這空間中移動,觀眾因而覺悟,自演出開始至今所接獲的所有感官刺激,就是演員傳遞自身潛入海底的體會。

油彩作為道具,不僅是最終獨舞橋段的亮麗標誌,會後座談才知,演員父親是較少表露情感的油漆匠,原來油彩也是原生家庭的印記。我想父親留給女兒最大的遺產,是向720度空間投射自我意志的企圖心,與各類空間及寄於其間的「有意識主體」互動的才能。

(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攝影徐若禎)

黃璿頻《假的,眼睛業障重!》

一個母親在女兒的告別式上為女兒的代言人,一如往常地捍衛自己的看法:女兒從小到大,總會做出自己無法理解的、各種驚世駭俗甚至成本不貲的行為。此刻女兒依舊沉默,母親依舊強勢,但為了說服自己這場告別式絕對是假的,合情卻不合理地在棺材前搬演出女兒的成長故事。記憶中女兒的行徑確實荒謬,在告別式現場重演這些行徑也很荒謬,禮儀公司人員服務做到底,穿插其中配合演出更是荒謬。荒謬到底,理解不能,但母親的換位思考、錯位演出,原來是愛的動力才能讓身為母親及女兒的兩人展開漫長探索。因此母親縱使強勢依舊,卻已不再自我中心。每一引人發笑的荒謬劇碼,都深藏至此才得人意會的愛,但女兒終將永遠失語,笑鬧之間,悲從中來。最後演員主體出現,宣告告別式終究是假的,強勢的母親與沉默的女兒,可能也是假的,但愛是真的,劇場作為萃取真實的幻象,仍是真的。

(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攝影徐若禎)

楊麗菁《生命中的那些鳥事》

劇作十足掌握到人類文明的精髓:人們意外聽到秘密的時侯,通常嘴巴已經張開,或準備張開,共食時總是需要談資,也是為了遮掩由於驚訝而不自覺張口的窘態。劇作以料理為軸,觀眾們進場做客,刀具與食材,代為敘事中的主客象徵,推進了「故友」美少女戰士的傳奇事蹟、勝利或是挫敗,甚至黑化。喚起觀眾義憤,挑動道德準繩的,美少女戰士的情愛與遭遇,隨著越來越離奇的食譜所暗示,至終讓觀眾無法怡然下嚥之必然,才懂真實人生本就無常軌可循,眼前美少女看似ㄧ生平順,可能早就常軌、脫軌、換軌多次。在座世故成人或許會惴惴不安,但也可能與演員一樣釋然,當某部份的過去可以被自己重拾或棄置,才懂自己不見得硬是要讓過去成為滋養未來的養份,重點反而是就算痛,仍要邁步向前,這才是源於真實人生的美少女戰士人設。原來我看了ㄧ齣美少女的成長劇,絕對比台北女子圖鑑寫實。

(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攝影徐若禎)


蔡均培《嗨!海!》

演出|阮劇團
時間|2022/12/24 15:00 - 16:00
地點|新嘉義座(嘉義市西區中山路616號K棟2樓)

楊麗菁《生命中的那些鳥事》

演出|阮劇團
時間|2022/12/24 20:00 - 21:00
地點|新嘉義座(嘉義市西區中山路616號K棟2樓)

黃璿頻《假的,眼睛業障重!》

演出|阮劇團
時間|2022/12/24 19:00 - 20:00
地點|新嘉義座(嘉義市西區中山路616號K棟2樓)

郭昭伶《河溪邊 等暗暝》

演出|阮劇團
時間|2022/12/24 14:00 - 15:00
地點|新嘉義座(嘉義市西區中山路616號K棟2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