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巧地訴說,阮深沈的心事《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
1月
06
2023
楊麗菁《生命中的那些鳥事》(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攝影徐若禎)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011次瀏覽

文 莊程洋(現為民間團體基層行政人員)

阮劇團於每年年底演出封箱感謝祭時,已待在劇團學習三年的儲備演員,也會一併發表畢業製作。今年阮劇團共有四位儲備演員,本篇為對郭昭伶、蔡均培、黃璿頻、楊麗菁四位儲備演員的演出作品短評。

郭昭伶《河溪邊 等暗暝》

這是一齣幾無佈景、僅使用少數道具的獨角戲,演員以肢體和道具的互動,將本身所設想的空間質地,向觀眾提示。演員的台詞,是自白,或是對話,或是在腦中想像對話,或是提取腦中的記憶。除了演員的明示外,觀眾就只能從演員所提示的空間的質地去判斷。而連續不輟的演出中,在這之間出現的不協調:如在廟案前跪下禱告的姿態,演員墜入初戀的回憶,當沉重的金屬撞擊聲響起,冷漠的學長被演員執起,全身僵直地向上空撞擊,意會到的觀眾們為此不協調大笑,一起跪回廟案前。

而本劇的主軸:女性如何活出自我、頂天立地?劇末角色仍期待一個能對己全然接納的良人,沒有最終答案。

(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攝影徐若禎)

蔡均培《嗨!海!》

為了向觀眾展示本身熱愛的事物,演員向劇場空間內的所有平面720度地投射佈景、道具及光線,因此觀眾透過這些被具象化的媒材,被戲劇的敘事緊緊包圍。演員也隨著劇情在觀眾中穿梭,但若要呈現自外於世的狀態,卻又躲回自己的小被被。空間被投射/又反映出演員本身的意志,一擴張一內縮,是種生命力的展現。此劇作又似舞作,最後橋段演繹潛水出水前,必須在水面下暫留五分鐘,此時演員在身上刷上兩種油彩,並在空間中舞動,漂浮又靜止,才知演員正如她所熱愛的水族般在這空間中移動,觀眾因而覺悟,自演出開始至今所接獲的所有感官刺激,就是演員傳遞自身潛入海底的體會。

油彩作為道具,不僅是最終獨舞橋段的亮麗標誌,會後座談才知,演員父親是較少表露情感的油漆匠,原來油彩也是原生家庭的印記。我想父親留給女兒最大的遺產,是向720度空間投射自我意志的企圖心,與各類空間及寄於其間的「有意識主體」互動的才能。

(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攝影徐若禎)

黃璿頻《假的,眼睛業障重!》

一個母親在女兒的告別式上為女兒的代言人,一如往常地捍衛自己的看法:女兒從小到大,總會做出自己無法理解的、各種驚世駭俗甚至成本不貲的行為。此刻女兒依舊沉默,母親依舊強勢,但為了說服自己這場告別式絕對是假的,合情卻不合理地在棺材前搬演出女兒的成長故事。記憶中女兒的行徑確實荒謬,在告別式現場重演這些行徑也很荒謬,禮儀公司人員服務做到底,穿插其中配合演出更是荒謬。荒謬到底,理解不能,但母親的換位思考、錯位演出,原來是愛的動力才能讓身為母親及女兒的兩人展開漫長探索。因此母親縱使強勢依舊,卻已不再自我中心。每一引人發笑的荒謬劇碼,都深藏至此才得人意會的愛,但女兒終將永遠失語,笑鬧之間,悲從中來。最後演員主體出現,宣告告別式終究是假的,強勢的母親與沉默的女兒,可能也是假的,但愛是真的,劇場作為萃取真實的幻象,仍是真的。

(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攝影徐若禎)

楊麗菁《生命中的那些鳥事》

劇作十足掌握到人類文明的精髓:人們意外聽到秘密的時侯,通常嘴巴已經張開,或準備張開,共食時總是需要談資,也是為了遮掩由於驚訝而不自覺張口的窘態。劇作以料理為軸,觀眾們進場做客,刀具與食材,代為敘事中的主客象徵,推進了「故友」美少女戰士的傳奇事蹟、勝利或是挫敗,甚至黑化。喚起觀眾義憤,挑動道德準繩的,美少女戰士的情愛與遭遇,隨著越來越離奇的食譜所暗示,至終讓觀眾無法怡然下嚥之必然,才懂真實人生本就無常軌可循,眼前美少女看似ㄧ生平順,可能早就常軌、脫軌、換軌多次。在座世故成人或許會惴惴不安,但也可能與演員一樣釋然,當某部份的過去可以被自己重拾或棄置,才懂自己不見得硬是要讓過去成為滋養未來的養份,重點反而是就算痛,仍要邁步向前,這才是源於真實人生的美少女戰士人設。原來我看了ㄧ齣美少女的成長劇,絕對比台北女子圖鑑寫實。

(2022阮劇團封箱感謝祭/攝影徐若禎)


黃璿頻《假的,眼睛業障重!》

演出|阮劇團
時間|2022/12/24 19:00 - 20:00
地點|新嘉義座(嘉義市西區中山路616號K棟2樓)

蔡均培《嗨!海!》

演出|阮劇團
時間|2022/12/24 15:00 - 16:00
地點|新嘉義座(嘉義市西區中山路616號K棟2樓)

楊麗菁《生命中的那些鳥事》

演出|阮劇團
時間|2022/12/24 20:00 - 21:00
地點|新嘉義座(嘉義市西區中山路616號K棟2樓)

郭昭伶《河溪邊 等暗暝》

演出|阮劇團
時間|2022/12/24 14:00 - 15:00
地點|新嘉義座(嘉義市西區中山路616號K棟2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