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光影,發現故事的光彩《鯨生:海神公主與神秘的龍宮城》
12月
02
2021
鯨生:海神公主與神秘的龍宮城(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攝影林筱倩)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76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鯨生:海神公主與神秘的龍宮城》這齣偶戲只以幾扇木作日式拉門,以及一面多個廢棄原木窗框拼組而成的光影舞台,不論門或窗,向外開啟的意象裡,也含著張望、窺視與發現的心理情狀。透過物件意象的聯想,先啟導引了我們可以從張望、窺視與發現故事角色的心理轉變來賞析這齣戲。

鯨生:海神公主與神秘的龍宮城(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攝影林筱倩)

這齣戲選擇光影偶的形式表現,絕對是聰明而妥當的選擇。因為戲中故事涉及的花蓮外海與那國島(日本最接近台灣的島嶼)的傳說,描述考古探險找到推估可能有3000至10000年以上歷史的神祕海底遺跡,被幻想成海底龍宮,鯨魚公主渴望成為人,卻違背了龍王只給予七年的期限約定,從此回不去大海故鄉,留在陸地孤單終老。口述傳衍的民間傳說,本具有一種迷離夢幻的特色,載負著先民精神世界的某些信仰、渴盼與嚮往,非理性的浪漫,穿過不同時空再敘述依然迷人。

不過這齣不單是傳說的搬演,似乎還有編劇林孟寰加入的歷史情懷,牽纏著台灣與日本曾經的殖民歷史以及人事的悲歡離合,借託鯨魚公主幻化為人成為名叫「鯨生」的女孩。她在花蓮落地生根,直到老了,有些記憶渙散,但透過和一個男孩的互動之中,又一點一滴找回,娓娓帶出對海底世界的懷念,也隱含著些許懊悔。可是,在人間陸地上曾有的幸福日子,亦召喚出她真摯深厚的情感與身分認同。鯨生內在情緒之複雜,層次清晰轉折卻又含蓄婉約的被觀眾窺視看見,儼然也是那個舊日年代女性的普遍共相顯影。記憶的淡入淡出,在光影偶和畫片的遠近交錯、疊入轉化之間,恰好加深了含蓄婉約所示的餘韻,更是相思綿綿無盡的詠嘆。

幫襯鯨生面對人類父母出海遇到暴風雨雙亡後的孤單寂寞,還有堅毅存活長大下去的心境,選用了日本大正年間音樂家成田為三的名曲〈海邊之歌〉(浜辺の歌)。這是鯨生的爸爸教她唱的歌,歌詞中伊人徘徊海邊想念故人,看著波濤起伏,浪花翻滾,看著清淡的月色,冷漠的星光,獨自遊蕩依戀徬徨時,被海風捲起的波浪,濕透了衣裳。這首名曲詠嘆的固然是愛情,卻也是人世間所有情感的不捨與牽絆;另一方面,卻也化作一種撫慰療'癒的力量,一字一句的吟詠之間,使鯨生將悲傷放下。

當悲傷放下,一如戲中的桂樹一片葉落,葉落堆積成為土壤的肥料,給生命再增更多來日新生的養分。這個畫面,演員動作輕輕柔柔,場上無聲而美,與開場時的畫面前呼後應,寫照了生命生滅循環。靜寂無聲,默照出更見力量的宗教哲學意念。

這齣戲2011年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首演過,相隔十年換由沙盒製作詮釋,我沒看過舊版無從比較。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從沙盒製作在2021年利澤偶聚祭動人的演出中,證明這個作品本身涵容不俗的質地光彩,經過用心打磨,不分男女老少都能沉醉其中,發現一個好故事被好好記憶、敘說而生成的魅力。

《鯨生:海神公主與神秘的龍宮城》

演出|沙盒製作
時間|2021/11/14 14:30
地點|宜蘭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藝享基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