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聲、身體、文化超連結《形式暫留&觸‧覺》
3月
18
2013
形式暫留(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30次瀏覽
謝東寧(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時間進入了當代,舞蹈從身體技藝的展現、身體情感的表達、到反應身體與其所處時空之關係,於是當代舞蹈再也不受制於學院派的技術掌握,許多跨領域的藝術家也紛紛投身於舞蹈創作的行列,他們用更廣闊的視野,將舞蹈從單純的美學層次,擴展至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但更重要的是當代編舞家所關注的,現代社會之身體所遭遇的問題。

2013 台灣國際藝術節,日本編舞家梅田宏明兩個作品《形式暫留》&《觸.覺》,才華洋溢地用簡單的形式與冷靜精準的觀點,反應了今日科技與身體之間,愛恨交織的緊張關係;精通電子影像、聲音藝術,非舞蹈科班出身的梅田宏明,再度為我們帶來了一次,令全場觀眾屏氣凝神、毫無冷場,並兼具深度思考的精彩舞作。

上半場的《形式暫留》是兩廳院與新加坡濱海劇院,特別委託創作的世界首演,這個作品也是梅田編舞計畫「SuperKinesis」(超運動)的第四支最終作品,由來自臺灣、印度和柬埔寨的兩女一男舞者擔任演出。舞蹈一貫地在純白地面與背幕展開,剛開始三位舞者依序進場,用很簡單的一段傳統舞蹈動作,來標示三個身體的文化性,柬埔寨男舞者跳了一小段古典面具舞Lakhaon Kaol的猴子角色動作,印度女舞者用手勢及眼神表現印度舞蹈的基本動作,臺灣女舞者則做了一段京劇中的雲手。

然後梅田親自操刀創作的招牌聲響影像,快速介入舞者從傳統動作開始發展的現代舞蹈變奏,影像是以直條紋及條紋中的微小錯位變形。整段處理的是三位跨文化背景的舞者身體,透過電子聲響與影像,動作由差異整合到相同,同時還以突然的停止(聲音影像),讓淹沒於數位汪洋中看似虛擬的身體,重新無聲並靜止地恢復生物性的肉身。這也是梅田最擅長處理的,科技與身體(虛擬與真實)的場面瞬間置換。

在一次突然白光大亮,舞者回到日常性的走動之後,再次展現的是三位舞者的Solo,在前段文化性身體的「異」到「同」之後,開始又從「同」走回「異」,三位舞者以自身的傳統舞蹈身體訓練,展現梅田風格的舞蹈動作(著重在身體關節,電子化般地機械流動),而影像的線條差異也開始變大。當差異逐漸擴大看似要成為支離破碎,在下一段的三人舞中,三個相異文化身體,在電子訊號的籠罩中,卻奇異地又融合在一起,並且在影像線條中,漸漸由2D平面成為3D立體,並創造了更繁複的空間。而突然,白光又大亮,在一片寧靜中,男舞者以猴子動作,將剛剛構築的科技世界,打回人類內在古老的生物性。

梅田所自創的超運動(SuperKinesis)字彙,強調的是動作的複合性,在演出中,舞者的動作、燈光、音響、影像…都成為動作的構成,在《形式暫留》中,他企圖將文化也成為動作的一部份,於是在這個形式之中,科技與身體、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思辨,讓他的作品有更廣闊的表現空間;而順便一提,在此脈絡之下來看臺灣女舞者,相較之下傳統性薄弱的身體表現,正也說明了臺灣舞蹈教育中,對於所謂傳統的輕忽。

下半場《觸.覺》是梅田親自演出的舊作,這個作品拿掉了他所擅長的科技影像,用傳統燈具做出大片的色塊,並且將演出地板用顏色燈光框了出來,彷彿將自己置入那科技螢幕的數位世界,看不見臉孔,只是一個會移動的黑色影子(原生物?)。而他那來自街舞背景的身體關節快速移動,更加強了與電子聲響頻率的貼合,恍惚之間、虛實難定,正捕捉到了當代身體被科技淹沒的不確定性。

而能夠激起生物性反應的,是那大片色塊所激發的人類心理反應,藍色的寧靜、紅色的不安、綠色的焦躁,或者那強烈快速的白光閃射,像壞掉的電子屏幕,也像是死亡的威脅。梅田的身體結合心理反應舞動,到最後不知誰是主體或客體?到底是人控制科技,還是科技控制人?最後編舞者的結論是悲觀的,舞者被越縮越小到一條窄長的紅色空間動彈不得即將消失,而舞作也在此嘎然而止

梅田宏明以觀念性處理舞蹈,於是舞蹈的動作本身,只是整體作品的部份而已,並且在內容上直接反應了當代科技世界的身體(包括跨文化)處境,如此定義的當代舞蹈,也難怪年紀尚輕的他,已經受到世界舞壇的高度矚目。

《形式暫留&觸‧覺》

演出|梅田宏明
時間|2013/03/15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