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終究只是工具——從《閻羅殿AI手冊》看「傳統如何當代」的核心命題
4月
17
2025
授權公版圖片/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31次瀏覽

文 白斐嵐(2025年度駐站評論人)

戲曲創新在當前時代面臨的其中一大難題,是高度殊異的鮮明表演形式,究竟該如何承載觀眾熟悉的當代日常?用大白話來說,如果我們不甘於戲曲總是述說發生在「古代」的故事(無論真實或虛構),那麼這些穿著「古裝」、言行舉止「古雅」的人物,如何能帶入現代場景,而不讓覺得突兀?

要挑戰觀眾的既定印象太過困難,於是越來越多作品把解法轉向陰間。畢竟時代再怎麼往前,人們對死後世界的想像,卻依然侷限於「傳統」框架。人間社會不斷變革,閻羅轄下的鬼界卻可以恆久不變(頂多加上與時漸進的紙紮科技設備),藉此讓傳統形式與現代情節交疊。唐美雲歌仔戲團《孟婆客棧》、【1】尚和歌仔戲劇團《棲地木蓮—劫獄》或栢優座《鬼島學苑進修部》都可見如此邏輯,由遊戲團製作的《閻羅殿AI手冊》也是其中之一。

相較前述案例多以「戲曲音樂劇」或「結合音樂劇的傳統戲曲」自我定位,《閻羅殿AI手冊》雖無此跨界企圖,僅就故事情節推陳出新,表演形式依然以客家採茶戲為依歸,【2】然而卻也可見其相似之處。比如主角自願或非自願來到陰間,在此自願或非自願繼續投入人間志業,陰間世界理所當然也成為人間之對應。《孟婆客棧》因其電視劇篇幅較長,自親情、愛情至政治理念,得以涵蓋性質多元的人間遺願;《棲地木蓮—劫獄》提及報社、媒體業的社會責任與真相難辨;《鬼島學苑進修部》進入教育現場;《閻羅殿AI手冊》則如其劇名所點題,從一名猝逝的AI工程師彭承業(何鴻億飾),帶入辦公室生活與職場文化等現代日常。

《閻羅殿AI手冊》所呈現的陰間,既封建又現代,某方面也貼切呼應我們所處的矛盾時代——看似進步而現代,卻依然受老舊思維之挾制。細思鬼界自閻王至鬼差的階級制度,似與民主社會相差甚遠,但是如此高壓式上對下的權力結構,依然常見於職場文化。陰間閻羅王因此就像是公司主管,擁有絕對生殺大權;君臣關係也可比為現代職場的主奴階級(如我們總戲稱勞工為奴工)。此外,開發高科技AI產品的工程師,與前現代負責「推磨」的人力/畜力也無不同,皆是受人所制之「勞動」。

「傳統如何當代」,當然不限於故事情節與角色職業,還有當代思維與價值觀。《閻羅殿AI手冊》劇中真正有趣的轉折發生於下半場。先前看似整天只知玩樂發花痴的閻蜜女王(吳侑函飾),名義上雖與哥哥閻羅王共同治理,但實際著墨甚少,一度讓人覺得女性角色再度被排除於「公事」之外,關心的皆是些風花雪月,小情小愛。然而,這些風花雪月與小情小愛,卻引出了關於「工作」與「生活」之論辯;「準時下班」的無厘頭情緒切換,也為封建陰間帶來勞權意識。換句話說,藉由閻羅女王前後段角色翻轉,呈現的其實是工作價值觀之轉變。所謂「現代性」並不在於工具(如高科技AI)之運用,而是員工不再為奴的職場思維。

又或如另名女角/鬼「劍潭地縛靈」古劍詩(袁藝家飾),初出場時同樣是感情戲擔綱,為駑鈍寡言的馬將軍(牛頭馬面之馬面,戲中角色名為馬駿逸,馮文亮飾)暗戀對象。她女扮男裝考取功名,卻因身分被揭穿而丟官,有志難伸,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縛靈」,空有才華卻哪裡也去不了。但面對女王的謎題考驗,古劍詩卻打敗彭承業操作的AI:眾人以為女王是要出考題選夫君,就連看似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AI也被誤導;唯有同為女性的古劍詩,看透女王要找的是治國人才,也因而受女王青睞,拔擢為官。在這兩名女性角色的彼此理解與彼此成就之間,不僅指出過往公私領域存在著無形性別界線,也改變了傳統封建體制的性別位階。若說這與陽盛陰衰的工程師職場文化多有呼應,倒也十分貼切。

可惜的是,縱使《閻羅殿AI手冊》有著相當出色也有趣的創作發想與故事設定,實際執行卻是差強人意。此次演出團隊「遊戲團」甫成立,似是集結各路人馬參與演出,並無固定班底。然而其鬆散且缺乏默契,更像是整體排練不足所導致。常見互等台詞、節奏拖曳、角色上下場意味不明、轉場突兀,甚至就連唱段都偶有走音,因而削弱劇本本身之趣味。除此之外,劇本也有幾處轉折不合邏輯,令人摸不著頭緒。此作既列名為臺北市立國樂團【傳藝舞繽紛】系列演出,自然期待能就既有基礎發揮得更好——畢竟故事吸引人,演員也都具備一定實力——而不該是現階段呈現的生硬樣貌。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並指出身為現代人的我們,同樣處於封建傳統與現代思維的交疊之境。劇中新奇的AI科技終究只是引子,如同「採茶劇」一般的敘事工具——正如科技可以奴役,也可以解放人力;劇種既有其限制,也能跳脫框架。如何翻轉思維,才是「傳統如何當代」的核心命題。


注解

1、原為結合音樂劇的舞台歌仔戲,然較知名的版本是2021年推出的電視歌仔戲版本。

2、《閻羅殿AI手冊》序曲模仿西方音樂劇、歌劇慣例,集結多段旋律主題陳列點題,劇中也有幾段曲調加入未指涉明顯曲風的流行節奏,不過整體還是依循客家採茶戲形式,並未就形式多做突破。

《閻羅殿AI手冊》

演出|遊戲團
時間|2025/03/30 14: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 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