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跨界,還是大雜燴?《鐵獅戀國樂》
Mar
27
2017
鐵獅戀國樂(台北市立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40次瀏覽
謝瑋秦(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班)

兩個人,在一桌二椅的舞台上使用台式漫才的方式演出,這是在電視前對於鐵獅玉玲瓏的印象。每一集皆圍繞著一個主題,有時候是民間故事,有時是神話傳說,無論以何種為主,兩人相乘之特色遠大過於討論之主題。當國樂團早已推進至國樂交響化的今天,可以改編西方經典交響樂,也可以創作由樂音出發的絕對音樂(Absolute Music),演繹曲目,對於職業樂團,並不是棘手的問題考量。

近代興起之跨界概念,其觀念受後現代主義影響並延續至當代,臺灣藝術家自稱或被冠上跨界一詞之作品不勝枚舉。除了跨界以外,更有跨領域、跨文化等名詞被使用,其不論「界」或「領域」,皆是以「跨」作為其主旨,融合不同型態之藝術需求,不受型態之限制,自由使用所需要的媒材進行藝術創作。(劉慧雯,2011,頁5)回顧近年臺灣國樂界的發展,不同類型的展演與合作越發茁壯,如采風樂坊、朱宗慶打擊樂團等。台北市立國樂團(以下簡稱北市國)自2007年起,積極的創造並與不同類型的音樂家、樂團合作,如2008年,與以色列女長笛家貝札莉(Sharon Bezaly)合作《胡旋舞》,同年與優人神鼓合作《破曉》;2009年,與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合作,同年與雲門舞集合作《跳Tone》,近年更有2011年與劇場導演王嘉明合作《國樂情人夢》。在上述作品中,不論與其合作對象為何,皆可以從展演中看見「音樂」不再只是一種「聆聽」,而是開啟更多感官與思維的表演形式。然而在「跨界」的迷思下,若無法彼此溝通、討論出藝術的整體性,常會使展演落至渙散、無法聚焦或者各自為家的狀態。

被一分為二的舞台上,北市國在前,鐵獅亮光樂團在後方搭起的高台上。在視覺上滿足所有被觀看的需求,然而在形式上仍然是以各自的曲目作為演出,北市國在此次演出所選之曲目如《花好月圓》、《將軍令》、《龍騰虎躍》等,在曲目前後穿插許效舜與彭恰恰的說唱表演,並未在音樂上多做結合或使得樂曲有不同的詮釋方式。而組曲式的臺灣歌謠,確實的掌握了娛樂性與傳唱性,也透過鐵獅亮光樂團的編制讓國樂與電子樂器樂團有了相容之效果。

當傳統音樂遇上當代的表演形式,最容易遇上的問題便是:表演什麼?

若從綜藝電視劇的角度來看,這是場極為美好的演出,觀眾喜歡、曲目親民。然而若從音樂角度出發,加入了新素材,重組演出的內容與形式,但樂曲在音質、音域、音色並沒有太大的變革。跨領域或者跨界,在意義上的解釋如:實驗的、多元的、異國的,多元文化與元素的概念,在此場演出中可以見得拼裝,卻沒有再更進一步的融合,實為可惜的要點之一。

《鐵獅戀國樂》

演出|台北市立國樂團、鐵獅亮光樂團
時間|2017/03/18  19:30
地點|台北市國父紀念館大會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音樂會上半場是以兩種不同種類的音樂,彼此較勁的方式呈現,國樂與流行樂,你一曲我一首互不相讓,又互相配合,彼此各展特色,又能有配搭,所以引起觀眾許多共鳴。(王瀚億)
Mar
29
2017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Oct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Oct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Oct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Oct
12
2024
北市交今年的年度歌劇自己獨挑大梁,自製的《波希米亞人》讓樂迷得以欣賞該劇的另一個版本,然而新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導演使否能帶領製作團隊,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針對在地觀眾)的獨到見解讓觀眾有不同的體驗?反之則僅限視覺上的耳目一新。
Oct
11
2024
《桃花謎》並未直面同性議題,韓沖突然接受湘雲之愛意、二人互有情意之轉折讓劇情回歸傳統生旦愛情戲,實以性別霸凌議題為主體,輕輕地觸碰到同性情誼邊界。
Oct
10
2024
他用他男低音特有的音色來詮釋,更能感受到旋律中所埋藏的詩意,對生命、對記憶的那種深刻的呼喊,也為今天的這些音樂中的兒女情長和生離死別,做了最好的註解。
Oct
04
2024
樂興之時和導演鴻鴻的勇敢實驗精神,似乎為台下眾多樂興之時的樂迷,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夜晚。然而在激情過後,在解構了普契尼的歌劇之後,我們還是得思考一下:普契尼音樂中純粹的藝術性崩解後,就像時興的分子料理一樣,巧思之後究竟還剩下什麼?
Oct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