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國樂團成立於1979 年,是臺灣第一個專職的國樂團。在歷任團長及音樂總監王正平、邵恩,與現任首席指揮瞿春泉的帶領下,厚植團員專業演奏素養,讓臺北市立國樂團躋身國際知名樂團,以開創性的跨界節目來拓展「國樂」的定義,臺北市立國樂團不單只有演奏國樂,更與世界名家合作,讓愛樂者聽見更多國際名家的聲音,發展出臺灣國樂的新模式,同時多方嘗試跨界的演出,與舞蹈、戲劇、多媒體的各種結合型態,《鐵獅戀國樂》是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與澎恰恰、許效舜鐵獅亮光樂團跨界合作進行演出,讓國樂有更新興的樣貌呈現。
演出上半場的開場曲《花好月圓》,是臺北市立國樂團演奏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國樂曲,樂曲細膩傳統頗受歡迎;緊接著由澎恰恰與許效舜鐵獅亮光樂團帶來《向前走》作為該團的開場節目,澎恰恰、許效舜帶動現場氣氛,從較為嚴謹的藝術氛圍,立刻轉為輕鬆活潑的通俗感受。第一段的脫口秀演出搭配鐵獅亮光樂團的綜藝配樂,澎恰恰、許效舜像是整場音樂會演出的主持人,透過脫口秀方式,帶動整場音樂會的進行,讓傳統音樂的藝術演出,透過跨界輕鬆地展現給觀眾。
2004年電影《功夫》中採用國樂曲《東海漁歌》作為配樂,當現場演奏《東海漁歌》時,相信許多觀眾都和筆者一樣,腦海中會呈現許多功夫電影的片段,非常熟悉而有趣。該樂曲是以打擊樂器為主奏的表現手法,從散板的引子開始,接輕快的小快板,而後由歌唱性的慢板,接帶有規律節奏的快板,尤其樂曲中表現漁人在海上與海浪進行搏鬥之驚險部分,能呈現驚濤駭浪的效果,非常傳神。音樂會上半場是以兩種不同種類的音樂,彼此較勁的方式呈現,國樂與流行樂,你一曲我一首互不相讓,又互相配合,彼此各展特色,又能有配搭,所以引起觀眾許多共鳴。
下半場 《十面埋伏》是琵琶古曲改編的國樂合奏版本,當琵琶第一個音一下,時空場景立刻被帶到楚漢相爭的戰場,此曲原本琵琶獨奏已經很精彩,合奏版更是氣勢磅礡,雖然是一個震撼的開場,但是全曲透過澎恰恰、許效舜的穿插演出,表演結束後,讓整個《十面埋伏》緊張的氛圍變歡樂了。
節目進行中澎恰恰、許效舜更與樂團團員有戲劇的互動,進而帶到下一首流行樂曲《舊情也綿綿》。雖然演出中兩個樂團開始有了交流,但是較勁的感覺不斷存在,音樂在彼此一來一往中,也漸漸有交流。在終場前,臺北市立國樂團派出了殺手鐧,讓國樂演奏者出場唱歌跳舞,我們才知道國樂演奏家也有優秀歌舞者,令人驚訝。而後就是兩個樂團一同為這幾位歌舞者伴奏演出,當晚的音樂會在透過不同樂種的表演形式與內容,呈現音樂語言相互交流與融合,是非常成功的跨界演出。
當天演出的一些古典歌曲,在市面上已經有不同爵士團體或是流行樂將它改編,我們透果演出,可以觀察到不同時代創作歌樂的改編,又加入了時代的語言,並且不同樂手在即興互動中,又進一步產生不同的變化,讓臺灣歌謠轉化成更多截然不同的味道。它的趣味在於觀眾與原版本產生的聯想,換言之原版的趣味,再加上演奏者即興互動所製造出的創意,才會讓已熟悉經典版歌謠的觀眾,有驚喜的感受,甚至讓沒聽過經典版的觀眾,也會因為這樣抑揚頓挫的表演方式,而融入其中。像這樣跨界的音樂展演活動,的確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鐵獅戀國樂》
演出|台北市立國樂團、鐵獅亮光樂團
時間|2017/03/19 14:30
地點|台北市國父紀念館